兵势的意思、兵势的详细解释
兵势的解释
[military strenth] 军队的实力
详细解释
(1).兵力情况。《韩非子·十过》:“ 秦穆公 迎而拜之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形。”
(2).指用兵布阵。《南史·曹武传》:“ 世宗 性严明,颇识兵势,末遂封侯富显。”
(3).犹兵力。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 陕西 四路,自来只为城寨太多,分却兵势。”《清史稿·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传》:“兵势单弱,不能长驱。”
词语分解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 势的解释 势 (勢) ì 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笔画数:; 部首:力;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兵势”是军事术语,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综合不同文献可作如下解释:
-
兵力情况或军队实力
指军队的规模、部署及作战能力。如《韩非子》提到秦穆公询问“兵势与其地形”,即关注兵力与地理结合的态势。宋代司马光也指出“分却兵势”指因城寨分散导致兵力削弱。
-
用兵布阵的策略
强调战术布局与指挥艺术。《南史·曹武传》记载“颇识兵势”,即指通晓排兵布阵的军事智慧。
-
军事情势或敌我态势
广义上涵盖战争中的整体形势,如《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不明兵势”指对战场动态缺乏判断。
例句参考:
“元人兵势日迫一日”,此处指敌军兵力逐渐逼近的紧迫形势。
该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指具体兵力,也可指战术或宏观战局。建议通过《韩非子》《涑水记闻》等古籍进一步探究历史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势》一词的意思是指军队或各种武装力量在战斗时所展现的力量、格局和态势。下面将对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说明。
部首和笔画:
- 部首:力(㇀)
- 笔画:7画
来源:
《兵势》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兵法、军事著作中,描述了战况中不同势力的变化和发展。它通常用来表达战争时的形势、兵力、布阵和作战态势。
繁体:
《兵勢》(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兵势的写法为「兵」和「勢」相组合。
例句:
兵势如山,势不可挡。
组词:
- 兵力:指部队的人数和装备情况
- 势力:指人或集体在某方面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近义词:
- 兵势力:指兵力和战斗力
- 兵形:指军队在战斗中的阵势和形状
反义词:
- 弱势:指在某种情况下力量相对较弱的状态
- 无势:指没有力量或没有影响力的状态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