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官的意思、品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官的解释

(1). 唐 代称宦官为“品官”。 唐 韩愈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今日品官 唐国珍 到臣宅,奉宣进止。”《旧唐书·方伎传·一行》:“明年,﹝上﹞幸温汤,过其塔前……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

(2).泛指古代有品级的官员。古代官有九品。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大红是朝廷品官服色,却穿此去钓鱼,甚失大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品官"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按照等级划分的正式官员。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品秩制度 《汉语大词典》定义品官为"古代有品级的官员",这一制度始于曹魏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唐代确立"九品三十阶"体系,《新唐书·百官志》载:"凡文散阶二十九,武散阶四十五",通过职事官与散官的双轨制实现官员分类管理。

二、职级特征 根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考证,明清时期形成"九品十八级"体系,正一品至从九品构成完整官僚序列。以明代为例,正三品官员年俸420石,可着孔雀纹补服,其任命需经吏部、都察院联合考核。

三、职能范围 《文献通考·职官考》记载,品官区别于"未入流"吏员,具有司法裁判、赋税征收、文书签署等法定权力。宋代起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品官身份与实职出现差异化配置,形成独特的官僚运作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品官”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因朝代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唐代对宦官的专称

在唐代,“品官”特指宦官群体。例如:

二、泛指有品级的官员

从九品官制确立后,“品官”成为所有分品级官员的统称:

  1. 涵盖范围:自魏晋确立九品中正制后,从一品到九品的官员均称品官。
  2. 宋代例证:《宋史·食货志》记载“品官之家”需缴纳助役钱,说明宋代将官僚阶层统称为品官。
  3. 制度特点:品官享有俸禄、官服等特权,其品级直接影响社会地位与政治权力,如苏轼曾提及“品官形势之家”与平民的区别。

补充说明

需注意唐代的特殊用法与其他朝代的差异。该词在文献中常通过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如涉及宫廷事务多指宦官,而赋税政策中则指官僚阶层。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步穿杨白鼓钉败陷仓惶餐氊禅除常住筹码殂陨呆老汉担不起笃近举远纷猋分文不取孤睽海池翰染皓手荷盖回节脚趾嘉穟机勾进来金兽符酒旂星空观亮眼人卖帐马毛猬磔毛虫密游泥浊漂说弃甲于思情常清襟青溪柔节尚享神彩申重市无二价书呆四击酸士随鸡逐狗宿贼铴锣弹跳搯摩天庭庭閤同根词忘翼文符文帅五领鲜飈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