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柳的意思、垂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柳的解释

[weeping willow] 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前端渐尖。也叫“垂杨柳”

详细解释

柳树。因枝条下垂,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长安道》诗:“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轮。” 元 萨都剌 《游西湖》诗之六:“垂柳阴阴 苏小 家,满湖飞燕趁杨花。” 艾芜 《鞍钢啊,我回来了》:“街灯灿然,垂柳袅袅,高楼栉比,马路广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柳(学名:Salix babylonica),是杨柳科柳属的落叶乔木,其名称源于枝条细长柔软、呈下垂姿态的显著特征。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植物学特征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进行权威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字义溯源

    “垂”指物体一端向下悬挂(《说文解字》:垂,远边也),引申为“低垂”;“柳”为树木名(《尔雅·释木》: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合称“垂柳”特指枝条下垂的柳树变种。

  2. 权威定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垂柳,落叶乔木,枝条细长下垂,叶披针形,春季开花,雌雄异株。多栽培于水边,为常见观赏树。”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特性

    • 枝条:细长柔韧,可下垂至地面,幼枝淡黄色(《中国植物志》)。
    • 叶片:窄披针形,长9-16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数据库)。
    • 花果:葇荑花序,种子具白色丝状绒毛(柳絮),借风力传播。
  2. 生态习性

    喜湿润环境,常植于河岸、湖畔,根系发达可固土护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三、文化意象与象征

  1. 诗词意象

    古诗词中垂柳多喻离别与春景,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代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民俗寓意

    民间有“折柳赠别”习俗(《三辅黄图·桥》),因“柳”谐音“留”,寄托眷恋之情。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20(2)卷. 科学出版社.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访问链接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科学出版社.
  6. 周振甫. 《诗经译注》. 中华书局.
  7. 何清谷. 《三辅黄图校释》. 中华书局.

(注:部分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标准出版物信息以符合权威性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垂柳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垂柳是杨柳科柳属的落叶乔木,学名Salix babylonica,因枝条细长柔软、自然下垂得名,又称“垂杨柳”“垂丝柳”。其叶狭披针形,雌雄异株,花期3-4月,果期4-6月。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树高可达12-18米,树冠倒广卵形;树皮灰黑色,小枝淡褐色,下垂如丝;叶片长9-16厘米,基部宽、前端渐尖。
  2. 习性:喜光、耐水湿,适应酸性或中性土壤,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及黄河流域,亚洲、欧洲、美洲亦有引种。
  3. 用途:兼具观赏与生态价值,常用于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

三、文化象征与文学意象

  1. 自然意象:诗词中常以垂柳表达柔美或哀愁,如欧阳修“垂柳阑干尽日风”,李商隐借垂柳讽刺宫廷奢靡。
  2. 成语引申:成语“垂柳”可比喻人心情低落或失意,如“垂柳依依,似诉哀愁”。

四、其他信息

若需更详细分类学或诗词解析,可参考植物志或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谤端变把戏飙迅表埻秉戒薄心肠不觉技痒槎客超低温大絃彫废地速端艳梵俗坟史俯躬亘久桂酒黑丑黑森森横弃讳死回枉豁绰兼乘脚位借饰积骸军田剧饮苛禁旷瀁蓝矾练祥麟旌留空利欲熏心蝼顶金埋覆门栏蛑贼挠挑餪女扒糕前算峭快轻捷奇险三娥扇酷时异势殊摔跤运动水曹耸壑痛诬丑诋万无一失袜綫五色线献赋笑与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