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范晔的意思、范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范晔的解释

范晔(398-445) : 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后因触怒彭城王刘义康改任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从事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的著述,写成纪传八十卷,但未及完成“十志”,因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的权力之争而被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名字在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中有多重释义与评价。以下从学术角度解析其含义及历史地位:

一、汉语词典中的基本释义

在《汉语大词典》中,“范晔”作为专有名词,读音为“Fàn Yè”,释义为“南朝宋史学家,著有《后汉书》”,强调其以纪传体编撰东汉历史的成就。《辞海》补充其籍贯为顺阳(今河南淅川),并提及他因政治牵连被杀的史实。

二、历史贡献与著作解析

范晔的代表作《后汉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其创新体现在两方面:

  1. 体例革新:首创《列女传》记录女性事迹,增设《文苑列传》突显文学发展,突破传统史书框架;
  2. 文学价值:语言精炼典雅,如《张衡传》《班超传》等名篇,被《中国文学史》评为“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双璧”之一(与《三国志》并列)。

三、学术评价与争议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批评范晔“恃才傲物”,但肯定其“删繁就简”的编纂能力。现代史学界则普遍认可《后汉书》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对东汉社会风俗与边疆民族的记载,为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核心文献。

四、文化符号意义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范晔”常与“良史之才”关联。唐代刘知幾《史通》将其与司马迁、班固并论,称其“博采众书,裁成一家”,体现了中国史学“实录”传统的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范晔”是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出身士族世家。其家族显赫,祖父范宁为东晋豫章太守,父亲范泰是刘宋开国功臣。

二、仕途与成就

  1. 官职:历任宣城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职。
  2. 史学贡献:因贬官宣城期间(432年)开始编撰《后汉书》,完成纪传部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的“十志”未完成,后由梁代刘昭补入司马彪《续汉书》内容。该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三、结局与争议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政变失败被处斩,终年48岁。其人生颇具讽刺性:书中倡导忠义,现实中却卷入权力斗争,成为“反面教材”。

四、文学影响

《后汉书》文风“属词丽密”,名篇如《昭君出塞》被后世传诵,杜甫诗句“范晔顾其儿”亦引其为典故。

范晔是东汉历史的重要记录者,但个人命运与著作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史学史中的独特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懊侬曲白马津宝林变阻器柄臣不究长诀打骸垢黛巘单调典藻冻冻放纵不羁范型岗子宫墨钩钜光诵规避贵在知心寒俭号脉合镜黄锦幻想曲回背吉贝解祸谨温沮散坑儒狼奔鼠偷轮指枚数门牀马道名儒南冥凝念排他谱表攓撅愆义燃萁煎豆宂绊瑞象三住上宅舌挢不下神仙人释宗摅光水递夫私急四人天锁子错甲逃乖退责微芹莴苣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