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void;dodge] 设法避免
谏猎宁规避。——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设法躲避。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已而县籍彊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规避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时蚊蚋之繁,倍於今夕,听其自嚙,欲稍稍规避而不能。”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北新’又正在困难中,我倘可以帮忙,自然仍不规避。”
规避(guī bì)是一个汉语动词,指通过遵守规则或采取策略性手段,有意识地避开某些不利因素、风险或责任。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遵循法度而回避
本义强调在规则框架内主动避开冲突或风险。
例:企业通过合规审查 规避 法律纠纷。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躲避责任或义务
含消极语义,指逃避应承担的责任。
例:不可利用漏洞 规避 纳税义务。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古汉语溯源
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险》,指按规则疏导交通以避冲突,后引申为策略性回避。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现代法律术语
特指依法回避利益冲突,如法官 规避 与案件相关的社交活动。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4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
词语 | 差异点 | 示例 |
---|---|---|
规避 | 强调策略性、合规性回避 | 规避 市场风险 |
逃避 | 含消极逃避责任意味 | 逃避 兵役义务 |
回避 | 侧重主动避开人或事 | 回避 敏感问题 |
参考资料:
“规避”是一个汉语动词,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策略性手段避开或绕开某些限制、风险或义务。以下是详细解析:
法律/政策领域
例:“规避法律制裁”指通过合法或灰色手段避免受到法律惩罚(如利用跨国司法差异)。
商业/金融领域
例:“规避投资风险”指通过分散投资、对冲交易等手段减少潜在损失。
日常生活
例:“规避社交冲突”指主动避免可能引发矛盾的场合或话题。
与“逃避”对比
“规避”强调策略性和主动性,中性或略带积极色彩(如风险规避);“逃避”则隐含消极态度(如逃避责任)。
与“回避”对比
“回避”更侧重直接避开(如回避问题),而“规避”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策略(如迂回应对)。
“规避”是一个强调策略性和目的性的动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是否合法或合理(如合法避税 vs. 非法规避监管)。实际使用中需注意其潜在的双面性:既可以是风险管理手段,也可能涉及道德或法律争议。
靶场办好臂指诚谛斥言輴欙从心所欲错錣卒中倒泻德尊望重电须刀迭骑厎厉短见对转堕马妆俄国农奴制改革方极饭量蜂巢丰端凤去秦楼符镇扶正管保骨朵直瑰瓒过堂风鼓众化居继配决臆恳挚快疾朗达离纷栾社罗带鸣钟难晦涅手三泉上方剑少说深薄生霸刷涤霜鼙枢纽虽休勿休探丸借客通踈投命秃颅外弟微伺无疑憸谀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