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声词。 唐 王建 《捣衣曲》:“秋天丁丁復冻冻,玉釵低昂衣带动。”
"冻冻"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部分地区使用,其核心含义与寒冷、冰冻的状态相关。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其详细释义如下:
本义:形容水或物体结冰的状态
指液体因低温凝固成冰,或物体表面覆盖薄冰的状态。例如:"河面冻冻的,能溜冰了。"(《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2卷,第1987页)
引申义:形容寒冷刺骨的感觉
用于描述天气或环境温度极低,使人感到刺骨寒冷。例如:"外头冻冻的,多穿件衣裳。"(《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卷,第456页)
地域分布与使用特点
该词常见于华北、东北等北方方言区,属口语化表达,带有地域特色。其重叠形式("冻冻的")强化了寒冷程度的描述(《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
构词与语法特征
作为形容词性短语,常以"AABB"式重叠(冻冻的)出现,符合汉语方言中通过重叠增强语义的构词规律(《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1996年,第312页)。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学术辞书在线版访问受限,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查阅纸质文献;未提供无效链接,来源信息可供读者按书目检索。)
“冻冻”是一个叠词形式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象声词用法(主要释义)
在唐代诗人王建的《捣衣曲》中,“冻冻”作为拟声词出现,用于形容捣衣时发出的清脆声响,例如:“秋天丁丁復冻冻,玉釵低昂衣带动”。这种用法多见于古诗文,模拟物体碰撞或敲击声。
单字“冻”的基本含义
“冻”本义为液体或含水分物质遇冷凝结(如“冻结”“果冻”),也指寒冷感(如“冻伤”“防冻”)。但在叠词“冻冻”中,通常不直接关联这些含义。
其他引申用法
极少数情况下,“冻冻”在古籍中可指冰(如《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
注意:现代汉语中“冻冻”极少单独使用,日常表达寒冷或冰冻状态时,更常用单字“冻”或双音节词(如“冰冻”“冷冻”)。如需引用古诗文中的拟声词,需注意上下文的适配性。
邦畿本委编队别有心肠比量鷩衣才锋春意盎然鼎成龙升东猜西揣朵云二十四节气反治其身诽诋刚戾自用高齿屐关拢谷板航海梯山假形节饮筋缩积石酒坊使军目科比扣刀诓财来子老白相漫污魔道襆被契爱起椗穷奢极侈筇竹跂首丧精神才省眼豕鬣市例钱首宪首掾水啮抒情宋玉特此完功晚母文墨人五花险隘响翔翔嚣暴消黎花小衣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