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杂事纠缠。 宋 苏轼 《答杨济甫书》之二:“府推之命,只是暂权发遣,更月餘正官到,即仍旧管官誥院也。府中宂绊,非拙者所乐。”
“宂绊”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宂绊”指杂事纠缠或阻碍,强调因琐碎事务或外界干扰导致行动受限。例如苏轼在《答杨济甫书》中提到“府中宂绊,非拙者所乐”,描述官府事务繁杂缠身的状态。
多用于形容事务缠身、行动受阻的状态,如职场中的琐碎任务、人际关系的牵制等。与“羁绊”不同,“宂绊”更侧重客观事务的纠缠,而非情感或精神上的束缚。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苏轼文集原文。
宂绊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宀”和“绊”两个部首组成。
宀是一个偏旁部首,表示“宝藏”或者“房屋”。绊是一个汉字,表示被物体绊倒或者使人停住。
宂绊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据推测,它可能是由古代书法家根据它的意义和音义进行造字而成。
在繁体字中,宂绊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不过宂绊并没有出现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
以下是宂绊的一些例句:
1. 他没有看到地上的障碍物,一不小心就宂绊了。
2. 在比赛中,这个选手被绊倒了,输掉了比赛。
组词:宂宇、绊倒、绊脚石。
近义词:拖累、妨碍、阻碍。
反义词:顺利、顺畅、畅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