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壼则的意思、壼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壼则的解释

妇女行为的准则、榜样。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承礼训於公庭,习威仪於壼则。”《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章敬皇后》:“顾史求箴,道先於壼则;撝谦率礼,教备於中闈。” 宋 陆游 《陆孺人墓志铭》:“庙祭宾享,维妇之职。嫚驁狠骄,蠹我壼则。孰如孺人,耆老益恭。名山崇崇,閟此幽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壼则(kǔn zé)

一、单字释义

  1. 壼(kǔn)

    本义指宫中的道路,引申为内宫、闺门。《说文解字》释为“宫中道”,后泛指妇女居住的内室,如“壼闱”“壼奥”。其内涵强调女性活动的规范空间,象征礼法约束下的女性领域 。

  2. 则(zé)

    本义为“法则”“规范”,《尔雅·释诂》注为“典常也”。引申为行为准则或道德标准,如《诗经》中“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

二、复合词释义

壼则指古代贵族家庭中女性需遵循的礼仪规范与行为准则,特指闺门之内的道德律令。其核心包含:

  1. 礼法约束:以“三从四德”为基础,规范女性在家庭中的言行、仪容及职责,如《礼记·内则》所载侍奉舅姑、主持中馈等要求 。
  2. 德行标准:强调贞静、柔顺、勤俭等品质,如班昭《女诫》中“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即为典型壼则 。

三、文化内涵

壼则反映儒家伦理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是宗法社会维护家庭秩序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贯穿传统社会,如宋代《家范》、明代《闺范》均以此为纲,塑造女性“主内”的伦理范式 。

四、现代视角

随着社会变迁,壼则中的封建性内容(如绝对服从)已被摒弃,但其对家庭责任、道德修养的重视仍具反思价值,需辩证看待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双重性 。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壼"字条:链接
  2. 《尔雅注疏》(中华书局)"则"字释义:链接
  3. 《礼记·内则》原文及注疏(国学网):链接
  4. 班昭《女诫》解读(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链接
  5. 司马光《家范》研究(古籍数据库):链接
  6. 吕坤《闺范》伦理思想分析(学术期刊《伦理学研究》):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壼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kǔn zé,其含义主要与古代妇女的行为规范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2. 历史用例

3. 文化背景

“壼则”反映了古代对女性角色的社会期待,尤其在儒家伦理中,女性需恪守“三从四德”,其行为需符合家族和社会的规范()。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词,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性别观念时,仍可能涉及这一概念。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的唐代及宋代引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隣出费丹饵丹书白马淡水湖道扮颠顶点指画字动画影片对义翻谬肺劳感契缟袂给力光像广庄酣眠槐子黄埔港魂惭色褫讲帷静物画金蕖觉知倨见口率裤衩来谕理所黎毯密密实实弄兵匏土翩翩倾献青霞意穷稔去邪归正孺儿三岛三关语沈泒神仙浮屠施斋收场瘦子水地松髯题诗统论铜生斯同源异派外角外来货文簟文蛇误人献费闲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