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患祸害。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一:“天降之罚,以久不雨,苗且尽死。刺史虽得罪,百姓何辜?宜降疾咎于某躬身,无令鰥寡蒙兹滥罚。”
“疾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但综合权威来源可作如下解释:
该词见于唐代韩愈的《袁州祭神文》:“天降之罚,以久不雨,苗且尽死。刺史虽得罪,百姓何辜?宜降疾咎于某躬身……”,此处韩愈以“疾咎”代指因天旱而祈求神灵将灾祸转移至自身,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自我牺牲精神。
可译为“calamities and diseases”,强调灾祸与疾病的双重含义。
若需深入研究,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及韩愈原文,避免依赖单一网络释义。
《疾咎》是一个汉字词语,词义上指的是严重的过失、错误、罪过或责备、指责。
疾咎的部首是疒(病)和口(嘴巴),总共有12画。
疾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据《说文解字》记载,疾指病痛,咎指过失的意思。
疾咎的繁体字为「疾」(病痛)和「咎」(过失)。
在古代,疾咎的写法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可以用「疾过」代替「疾咎」,表示过失、罪过。
1. 他因为犯下了严重的疾咎,被迫辞去了重要职务。
2. 他对自己的疾咎感到深深的懊悔。
疾咎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汇,例如:自责、过失、错误、罪责等。
疾咎的近义词包括过失、罪责;反义词则包括功过、水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