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褒德”。颂扬德行。《汉书·武帝纪》:“夫本仁祖义,襃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唐 白居易 《李愬等咸赐爵一级制》:“封爵之设,在乎赏劝,有以褒德,有以序勤:耸善兴功,实由兹道。” 清 朱琦 《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吾观自古圣人褒德録贤,而《论语》所记,如 吴太伯 、 微子 、 比干 、 伯夷 、 柳下惠 之属,详矣。”
“襃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为bāodé,意为颂扬德行。该词由“襃”(同“褒”,意为赞美)和“德”(德行、品德)组合而成,强调对高尚品德的赞扬。
古籍记载:
词义延伸:
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汉书》《说文解字》等权威古籍或专业辞书。
《襃德》(bāo d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褒扬和赞美德行”。这个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
《襃德》这个词由三个部首组成:衣(yī),言(yán),白(bái)。衣部为衣服的象形字,言部表示“说话”的意思,白部为“白色”的意思。
《襃德》共有11个笔画。
《襃德》一词源自古代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襃德的写法为襃德。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写法会有所不同。关于《襃德》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是褒德。
1. 他以自己的善行赢得了人们的襃德。
2. 这部电影襃德了一个平凡但善良的人物形象。
1. 美德(měi dé):美好的品德。
2. 德行(dé xíng):指一个人的品德、行为。
3. 褒扬(bāo yáng):称赞和表彰。
1. 赞美(zàn měi):表达欣赏和称赞的意思。
2. 颂扬(sòng yáng):高度赞美并歌颂。
1. 贬低(biǎn dī):贬损和轻视。
2. 谴责(qiǎn zé):强烈地指责和谴责。
凹洞百饼白居易败缺白日飞升不和鸧鷄察罕乘虚而入初程出倒触藩登祇钿金颠三倒四地域废除风承凤台曲富繁富骨负挟负辕共通公仪之操观民故第孤愤渹渹豁拳剂量学津贴费九囿军礼军食刳剥苦累老业人丽整慢走铭戴锹镢军窍理清瑟热斗戎叔蹂促上表山翁闪展沙丘收驩树轮诉词孙敖温树相凑小儿麻痹症消却席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