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nd and wood carry grief——no longer able to care for one's parents] 谓父母死,不得孝养的悲哀
不胜霜露风木之悲也
(2) 亦作“风木含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清 钱谦益 《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曹汝兰授文林郎制·母李氏仍前赠》:“哀此风木之悲,用霈《蓼萧》之泽。”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 温嶠 之絶裾,自忘其母,风木之悲何及,缾罍之耻奚偿?”亦作“ 风木含悲 ”。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先父 公弼 ,作宦 黄州 ,因而流寓 岐亭 ,不幸风木含悲,年来独与妻房 柳氏 ,谐其伉儷。”参见“ 风树 ”。
“风木之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该成语比喻因父母去世而无法尽孝的悲哀,特指丧亲之痛。其核心意象源于“风树”典故,字面可理解为“风中的树木承载悲伤”,暗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明代顾大典的《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典故源自《韩诗外传》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比喻,后演变为成语。
用法与结构
情感内涵
强调因父母亡故带来的双重痛苦:一是失去至亲的悲伤,二是未能及时尽孝的悔恨。清代顾炎武在《与李湘北书》中曾用“风木之悲何及!”表达这种深切哀恸。
延伸示例
如:“他漂泊半生,归来时双亲已逝,唯余风木之悲。”此句通过场景描写,凸显成语中时空错位的情感张力。
拔罐子败字办具鲍照播化采芝宸翰瞋目扼腕辞恉村鬼道尽途殚倒句端整发德方正饭蔬饭饲丰显刚毛公冢挂毯国常孤蓬自振骨岩岩固着猾贾话剧涣命江鸡简功机近寄论斤斧局分拘窘橘络钧天乐堀穴来势流槎鲁二生瞀芮妙华母猪轻玉失算事以密成收劾耍孩儿霜榦树功扬名束甲邃初所用肃物穨鬟拖空子外班卫星通信地球站无论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