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ulley]∶滑轮的通称
(2) [block and tackle;tacke;block]∶绳子或其他柔性材料与滑轮相组合的机件。俗称“葫芦”
(3) [trochlea]
(4) 与尺骨相关节的肱骨内侧髁的关节面
(5) 眼眶内上部的纤维环,眼的上斜肌肌腱从环内通过
(6) 股骨前方,内、外髁之间的平滑凹陷
滑轮的通称。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井上绞辘轳或者拉滑车的笨工是你的,几时打成几时算数。”参见“ 滑轮 ”。
“滑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应用领域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机械装置和解剖学两类:
滑轮的通称
滑车指由轮轴和绳索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通过滑轮旋转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例如建筑中常用的起重滑车,可配合卷扬机吊装重物。
分类与应用
滑车按吊具分为吊钩型、链环型、吊环型和吊梁型,规格涵盖0.03-320吨。广泛应用于建筑、安装等场景,尤其滑车组能灵活调整牵引方向,提升作业效率。
肱骨滑车
位于肱骨远端内侧,是与尺骨形成肘关节的方形关节面。
眼眶滑车
指眼眶内上方的纤维环结构,上斜肌肌腱从中穿过,参与眼球运动。
股骨滑车
股骨前侧内外髁之间的凹陷区域,与膝关节活动相关。
在非专业语境中,滑车也被称为“葫芦”(指滑轮组),或作为《变形金刚》中的角色名称。
如需进一步了解滑车分类或解剖细节,可参考机械工程手册或医学解剖图谱。
滑车是指一种通过滚轮或滑轮进行移动和传动的装置,常用于提升重物或改变方向。它可以将力量传递给其他物体,实现运输、举升或拉动的功能。
滑车的拆分部首为车,是一个汉字的常用偏旁部首。它的部首笔画数为4。
滑车一词的来源比较明确,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魏书·赵郡陈宝传》中:“即受诏留居,英馓蒸泉津,换滑车路。”可以看出,在古代时期,滑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
滑车在繁体字中是「滑車」。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滑车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变化。例如,滑车的早期写法中可能会在车字旁边加上一点,表示滑动的意思。这种写法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1. 工人们利用滑车的力量,轻松地将重物吊了起来。
2. 这个滑车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
组词:滑轮、滑道、滑板、滑梯
近义词:滚轮、滑轮
反义词:固定装置、静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