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计掾的意思、计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计掾的解释

古代州郡计吏。《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奉 少为上计吏, 许训 为计掾,俱到京师。”《魏书·高祖纪上》:“故具问守宰苛虐之状於州郡使者、秀孝、计掾,而对多不实。” 唐 卢照邻 《五悲文·悲才难》:“别有 汉阳 计掾, 邠国 臺卿,抗希代之奇节,负超时之令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计掾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特指负责财政、会计事务的佐吏,主要设置于汉代及后世部分朝代的地方官府中。其核心职责与财政管理密切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职能定位

    "计掾"为"计曹掾"的简称,属地方行政机构(如郡、州)中"计曹"部门的属官,专司财政收支核算、赋税统计、钱粮簿籍管理等事务,相当于古代的地方财政会计官员。其工作直接向上级(如太守、刺史)负责,是保障官府经济运转的关键职位。

二、职权范围

  1. 财政核算

    负责编制年度财政报告("上计"),包括户籍、田亩、赋税、仓储等数据的统计与审计,需确保账目清晰、收支合规。

  2. 赋税管理

    监督赋税征收进度,审核税赋账簿,查处隐匿或虚报行为,维护官府财政收入。

  3. 钱粮调度

    协助管理官仓物资调配,记录钱粮出入库明细,防止贪腐与损耗。

三、历史制度背景

  1. 起源与演变

    该职源于汉代"上计制度",郡国每年派遣"上计吏"(含计掾)赴中央汇报财政,后固定为地方常设职位。唐代以后逐渐被"司户参军""度支使"等取代,但职能相似官职仍存续于地方行政体系。

  2. 隶属关系

    隶属于郡守或州刺史下设的"户曹"或独立"计曹",与"仓曹掾"(掌仓储)、"金曹掾"(掌货币)协同工作,形成地方财政管理体系。

四、文献例证

  1. 《汉书·百官公卿表》

    载郡级属官有"仓、金、计、水"诸曹掾史,其中"计曹"主财政核算(参见《汉书》卷十九)。

  2. 《后汉书·百官志》

    明确州郡设"计曹掾史",职责为"主财赋簿书",需定期向中央提交"计簿"(参见《后汉书·志第二十八》)。

  3. 《通典·职官典》

    唐代杜佑记载汉代计掾"掌岁终上计",强调其在财政监督中的核心作用(参见《通典》卷三十三)。

五、关联官职

"计掾"作为古代财政体系的重要环节,反映了中国传统行政中对经济管理的制度化设计。其职责集中于数据核算与审计监督,是维系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的关键节点,亦为研究古代官僚制度与经济史的重要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

“计掾”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州郡中负责统计、审计等事务的官吏,属于地方行政机构中的基层职位,主要承担财政核算、户籍管理等工作。该词由“计”(统计、核算)和“掾”(属官)组合而成,体现其职能特点。


二、历史出处

  1. 《后汉书》:三国时期谢承所著《后汉书》提到:“奉少为上计吏,许训为计掾,俱到京师”,说明汉代已有类似职务。
  2. 《魏书》:北魏孝文帝时期,计掾曾被皇帝问询地方官员的治理情况,显示其参与地方监察的职能。
  3. 唐代文献:卢照邻在《五悲文》中提及“汉阳计掾”,佐证这一官职在唐代仍存在。

三、相关文献与扩展


四、近义与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魏书》等史料原文,或查阅专业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关拔火罐儿拔选逼迩毕卓博大畅然茺蔚吹胡子瞪眼睛词史村样儿丁令顶数地球辐射带断絃发聋振聩飞炬府界浮谬过电含英咀华汉字编码欢喜若狂见多识广金麟窠窠款洽乐郊离歌灵界六王隆祚马褂马黄蛮烟瘴雨邈散末年磨蚀鸟革翬飞琵琶骨牵衣翘然其高清圆绕弯子忍死任土三竿烧饭稍工水盖疏明锁簧挑鬓头同声同气畏涩巫风五更调雾霈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