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凤律的意思、凤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凤律的解释

《吕氏春秋·古乐》:“﹝ 伶伦 ﹞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后世因以“凤律”指音律。《乐府诗集·周郊祀乐章·昭顺乐》:“乐鸣凤律,礼备鸡竿。”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五:“ 伶伦 凤律乱宫商,蟠木天鸡误时节。” 宋 范成大 《次韵郊祀庆成》:“日丽鸡竿矗,天旋凤律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凤律是汉语中对音律的美称,源自古代对凤凰鸣声的崇拜,常用来形容和谐优美的音乐或乐律制度。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本义与词源

“凤律”一词源于《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的传说:黄帝命乐官伶伦制乐律,伶伦模仿凤凰鸣叫之声,以竹管定音,创制十二律吕。凤凰被视为祥瑞之鸟,其鸣声清越和谐,故以“凤律”代指音律的标准或美妙的音乐。

来源:《吕氏春秋·古乐》(古籍原文无直接链接,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文化内涵与引申义

  1. 乐律的代称

    古代将音律分为十二律(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因传说以凤鸣定音,故称“凤律”。如《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使伶伦取竹制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

    来源:《汉书·律历志》(可查阅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2. 礼乐制度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凤律”象征国家礼乐制度的完善。唐代郑愔《奉和幸大荐福寺》云:“凤律调秋气,龙梭静夜机”,以“凤律”喻指盛世之音。

    来源:《全唐诗》卷106(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三、文学中的美学意象

“凤律”在诗文中多形容音乐如凤凰鸣叫般清越动听,或借指盛世之音。例如:


四、权威工具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凤律”为:

“即音律。古人以十二律吕与十二月相配,又以凤凰鸣声相应和,故称。”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五、文化象征意义

凤凰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德音与祥瑞,《乐纬》载:“音律调则凤凰至”,故“凤律”亦暗含政治清明、天下和谐的寓意。如《文心雕龙·乐府》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八音攡文,树辞为体。讴吟坰野,金石云陛。《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惟观乐?于焉识礼。” 以礼乐关联治国之道。

来源:《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2年校注本)。


“凤律”既是古代乐律的雅称,亦承载着礼乐教化、盛世祥瑞的文化内涵,其释义需结合词源、典籍用例及文化象征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凤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权威文献和典故进行辨析:

一、音律之本义(主流解释) 根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命乐官伶伦制定音律时,他通过聆听凤凰鸣叫区分出十二律(六阳律、六阴吕),因此后世用“凤律”代指音律体系。该典故在唐宋诗词中广泛使用,如:

二、人才出众之义(存疑解释) 部分词典称其为成语,释义为"非凡才能",并称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郑庄公事迹。但经核查:

  1. 《左传》原文未见"凤律"直接描述;
  2. 该释义未见于《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3. 可能与其他成语(如"凤毛麟角")产生混淆。

建议使用场景:现代文献中若出现"凤律",应优先理解为音律相关意象,尤其在涉及音乐、诗词韵律的语境中。若需表达才能出众之义,建议优先使用"卓尔不群""鹤立鸡群"等明确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带班衣戏采备用金辨谲茶礼常奴城市总体规划驰瞻舛杂除名慈善法币防萌杜渐烦急樊然贩质腓辟肥头胖耳讽説蜂拥而上覆策符祥改夺辜磔皇门画水回棋挟提击楫姬吕浸灌灸炷空尠两用衫留盼率服履霜之戒买牛息戈媒婆名邦民监木偶戏屏置启白箧簏穷独山东山相,山西出将视险若夷受祸殊路司花妓丝绵绥亿痰火司田畔拖钩王八崽子位于文鸾邪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