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储的意思、帝储的详细解释
帝储的解释
即皇储。皇位的继承人。一般指皇太子。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君奉笔於帝储,我曳裾於皇穆。”《晋书·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
词语分解
- 帝的解释 帝 ì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 君主: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储的解释 储 (儲) ǔ 积蓄:储蓄。储备。储金。储放。储运。储户。储量(刵 )。储君(太子,亦称“储贰”、“储宫”、“皇储”)。 姓。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帝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指代皇位继承人,即太子。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典籍应用两方面来解析:
-
字义分解与合成:
- 帝: 本义指最高的天神、天帝,引申指人间最高的统治者——皇帝、天子。《说文解字》释“帝”为“王天下之号也”。在“帝储”一词中,“帝”即代表皇帝、皇位。
- 储: 本义指积蓄、储备。《说文解字》释“储”为“待也”,有等待、预备之意。引申指被确定为继承人选的人,即“储君”、“储贰”、“储副”,也就是太子。
- 帝储: 二字合成,直译为“皇帝的储备(继承人)”,即皇位的法定继承人,特指太子。这个词明确指向未来的皇帝,强调其预备性和法定地位。
-
历史典籍中的用法与含义:
- “帝储”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于指称太子。例如,在《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中记载:“及(王)敦构逆,…… 帝储虚位,社稷无主。” 这里的“帝储虚位”即指太子之位空缺。
- 唐代白居易在《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中写道:“帝储今不嗣,天策遂无官。” 此处的“帝储”即指已故的悼怀太子李普。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论历代太子制度时也使用了该词。
- 这些典籍用例清晰地表明,“帝储”是“太子”的同义词或尊称,特指被正式册立待继承皇位的皇子。
“帝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就是皇太子,即皇帝选定的、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它由代表最高统治者的“帝”和代表预备继承人的“储”复合而成,在古代史书、诏令、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庄重色彩。
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汉字字源权威解释。可参考中华经典古籍库或国学大师网相关条目。
-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唐代官修正史,记载晋代历史。中华书局点校本为通行版本。
-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撰):收录白居易诗文。可参考中华书局《白居易全集校注》。
- 《廿二史札记》(清·赵翼撰):清代著名史学考订著作。中华书局点校本为通行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帝储”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帝储”即皇储,特指皇位继承人,通常指皇太子。该词由“帝”(皇帝)和“储”(储君)组合而成,强调继承皇位的法定地位。
二、文献例证
- 南朝谢朓《酬德赋》中提到“君奉笔於帝储”,指辅佐皇太子处理政务。
- 《晋书·天文志》记载“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将星象与储君地位关联,体现古代天人合一观念。
三、历史背景
- 使用范围:多见于南北朝至隋唐文献,如《晋书》成书于唐代,谢朓为南朝文人,说明该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通行。
- 同义词:与“皇储”“储君”含义相同,但“帝储”更突出“皇帝”的权威属性。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帝储”一词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籍解读或文学创作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多用“皇位继承人”“太子”等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晋书》《酬德赋》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换百叶髻别怨不伏餔食超声乘雷串幛黕点诞叹放诞不羁饭磬非长是短飞鱼服丰亨豫大分两覆军杀将赙施甘水归去来兮鼓鳃鼓噪而进合流鸿都门学呼唤镬亨玑衡蜡蹋黎赤鹿蹊吕仙麻秸马蹄帖眉毛胡子一把抓门垣模次平巾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情笺七言律诗瑞应车善策麝墨诗卷石英玻璃师尊霜降束贝含犀水火不相容硕女私士恬如跳伞磈砢武吏贤家小异大同习池谢暑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