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奏的意思、封奏的详细解释
封奏的解释
指古时臣下封牍上奏帝王。《晋书·职官志》:“ 魏 尚书郎……毎一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五人,谨封奏其姓名以补之。” 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勑给事中之职,凡制勑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参见“ 封事 ”。
词语分解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 奏的解释 奏 ò 作乐(?),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奏。奏国歌。奏鸣曲。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 呈现,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封奏”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但核心指向古代官员向帝王呈递密封文书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封奏”指古代臣子将奏章密封后上呈帝王的行为。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奏事内容的私密性,避免信息泄露。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演变
-
早期记载
唐代白居易的《郑覃可给事中制》提到,给事中的职责包括对不合理的政令“封奏之”,即密封谏言(《晋书·职官志》等文献也有类似记载)。
-
清代发展
雍正时期形成严密制度:大臣使用特制黄绫木匣存放奏折,匣外加锁,仅皇帝和上奏者持有钥匙。御史等官员的密奏需装入封筒后再加匣密封,称为“封奏”。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封奏”与宫廷音乐相关,指封存乐器或乐谱(如),但此说法未见于高权威性来源,可能为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用法,需结合具体文献考证。
四、相关术语
- 封事:汉代起指密封的机密奏章,与“封奏”含义相近。
- 奏折:清代“封奏”的载体形式,需通过通政司或奏事处转呈。
如需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可参考《晋书·职官志》或清代奏事处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封奏》一词的意思:
《封奏》一词指的是在古代官员上报国家重大事务或进言时,将文字、奏章等用封装后呈递给上级领导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封奏》的拆分部首是「封」和「奏」,其中「封」的部首是「寸」,「奏」的部首是「女」。按照汉字拆分规则,「封」的笔画数为9,「奏」的笔画数为13。
来源和繁体:
《封奏》一词源于古代官制,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一部分。繁体字为「封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封奏」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以「封」和「奏」两个字组合而成。
例句:
1. 官员们纷纷上书封奏,诉说百姓的困苦。
2. 然而,他的封奏并没有得到上级的重视。
组词:
封印、封堵、封闭、封神、奏乐、奏效、奏凯、奏响
近义词:
奏章,上奏,呈递,上表
反义词:
批示,批复,批阅,回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米赛跑不瞬藏垢纳污秤钩成仙迟挨重唱冲锋陷阵川守灯丝地纪断雨祋殳蠹尅丰昌付款宫室怪事咄咄归论含胎鹤瘗铭齁寝皇妃黄结昏难溷听获致弧张家降家缘金山寺迥耸九流迹象叩叩量授连缉脸上脸下辽海漏理毛衣频段戚貌起输闰法禅化神榇士民石磬疏荡司律溲浡腾秀同厕通交偷娱闲道相厕翔鸾翥凤邪不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