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闰法的意思、闰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闰法的解释

指设置闰月的方法。《汉书·律历志上》:“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天终数九,地终数十。穷,终也,言闰亦日之穷餘,故取二终之数以为义。” 王先谦 补注:“ 李鋭 曰:并天九地十,得十九为闰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闰法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协调阴阳历差异的特殊置闰规则,其核心在于通过周期性增加闰月或闰日,使历法计算与太阳回归年、月相周期保持同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闰”指“历法纪年与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有一定差数,故每隔数年设闰日或闰月调整”。

从历法体系分析,中国古代闰法以“十九年七闰”为典型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该规则通过19年插入7个闰月,将阴历月与阳历年误差缩小至2小时以内。清代《历象考成》进一步细化了闰月推算标准,规定以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缺失月份定为闰月,确保农耕周期与季节吻合。

现代天文学研究(《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纲要》)指出,现行农历沿用了无中气置闰法,结合朔望月长度29.53059天与回归年365.2422天,通过复杂公式$$ frac{235个朔望月}{19回归年} = 1.000017 $$实现长期误差控制,其精度达到每2132年误差1天。这种精密置闰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卓越成就。

网络扩展解释

“闰法”是历法中调整年、月、日周期的规则,主要用于协调历法与实际天文现象(如地球公转周期)的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闰法指设置闰月或闰日的方法。在农历中,通过“三年一闰,五年再闰”的规则,平均每19年加入7个闰月,称为“十九年七闰法”;公历则通过“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规则设置闰日(2月29日)。

二、历史渊源

《汉书·律历志》记载,古人将天、地终数“九”和“十”相加得十九,作为闰法周期的基础,形成“十九年七闰”的农历置闰规则。这一方法延续至今,确保农历月份与四季变化同步。

三、应用差异

  1. 农历闰法
    以月相周期为基础,通过插入闰月(如闰四月、闰五月等)调整年份长度,使农历年与回归年一致。
  2. 公历闰法
    以太阳年为基准,每4年增加1个闰日,但整百年需能被400整除才设闰(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

四、相关术语

五、扩展说明

“闰”字本义为“余数”,引申为历法中的调整规则。其计算涉及复杂的天文观测和数学推演,是古代中国历法精密性的体现。

别人正在浏览...

饱闻兵种差降谄貌骋巧怱怱摧颓点翠调辑凋陨涤瑕荡垢顿混二庙法兰西人丰溢枌社虼蚪工具钢姑布红丝砚猴孙王回见魂交怙势剪子矫节家术即日撅天扑地扣绣览读拦住鸾情马吊没大没小名不徒显明媒正礼拈指骈四俪六潜身远祸青山启强取精用弘入破三秽社饭摄扬事指手脚塘坟贪耍踏绳通话突驾讬公报私猥懦魏紫乡旧相门洒埽小小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