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元历的意思、奉元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元历的解释

(1).历法名。 宋 熙宁 七年 卫朴 造。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 卫朴 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度,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元史·历志二·授时历议下》:“《奉元历》 熙寧 七年甲寅 卫朴 造,行十八年,至 元祐 壬申,后天七刻。”

(2). 宋 南渡后,其法已散失。 清 李锐 据《元史·历志》,补算岁日朔日,可借以考见梗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元历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由北宋科学家沈括主持修订,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正式颁行使用。该历法以“顺应天道,推元定法”为核心理念,针对传统历法中节气推算偏差、日月食预测不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修正,采用了更精准的天文观测数据与数学计算模型。其名称中“奉”字意为尊崇、遵循,“元”指历法推算的初始基准点,合称体现了“以天象为本,修正历元”的科学思想。

在具体内容上,奉元历创新性地调整了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比例,将岁差纳入计算体系,并改进了日月运行轨道的数学模型。例如,其推算冬至时刻的误差较前代《明天历》缩减了三分之一,显著提升了农事节令的指导价值。此外,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七中记录了修订过程中对圭表测影技术的改进,通过增加观测频次与数据校验,使太阳赤纬计算更为精确。

该历法实际行用约十八年,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被《观天历》取代,但其采用的动态历元调整法为后世郭守敬《授时历》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存相关记载可见于《宋史·律历志》《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古籍,近现代学者陈美东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中对其数学算法进行了专门分析(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奉元历”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奉元历是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由天文学家卫朴制定的历法。其名称中的“奉元”可能与宋代年号或修订理念相关,但具体含义未明确记载。该历法旨在修正前代历法的误差,尤其是节气与天象不符的问题。

2. 历史背景与修订内容

3. 争议与验证
修订后曾引发争议,因周边民族沿用旧历,导致新历元旦时朝贡使节未按时抵达。朝廷通过验证立冬与立春的晷影长度是否一致,发现旧历偏差,最终用实际天象说服反对者,确立奉元历的权威性。

4. 失传与后世研究
南宋南渡后,奉元历法散佚。清代学者李锐依据《元史·历志》重新补算岁日、朔日,复原了该历法的部分梗概。

相关补充
卫朴虽为盲人,但精于历算,其成就被沈括记载于《梦溪笔谈》。奉元历的实际行用时间约为18年,后因误差积累被其他历法取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法修订的技术细节或历史事件,可查阅《元史》《梦溪笔谈》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菴摩罗暴尪侧足昌意穿云裂石澹话跕蹀短命发蒙启滞犯规梵志负责宫人草贵卖贱买谷帘裹乱果木裹束弘大贿货公行茧蚕骄竪交战嘉瑞急就章齽齘拘介菌子看倌考政恪敬袴腰带洛滨笙卖耀麻俐厖洪鸣壁母昆哪吒虐用迫筰骑衡青黛日分辱井上账山戎邵生十裂示飨师严道尊石菑刷俐水远山长娑盘脱挽尾气篠骖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