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摩罗的意思、菴摩罗的详细解释
菴摩罗的解释
1.果名。即菴摩勒。
2.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此阿赖耶识永离垢染而得此名。”
词语分解
- 菴的解释 菴 ā 古同“庵”。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摩罗的解释 .百合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鳄鱼。《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罗:《善见》云鶚鱼,长二丈餘,有四足,似鼉。”.梵语
网络扩展解释
“菴摩罗”(或写作“庵摩罗”)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果名
指庵摩勒(梵语:Āmalaka),是印度传统药用植物余甘子的果实。其果实呈球形,味酸涩回甘,在佛教经典中常被用作比喻,象征修行过程中先苦后悟的体验。
二、佛教术语
源自梵语amala(音译),意为清净识或无垢识。在唯识学中,它代表第八识“阿赖耶识”经过修行净化后的状态:
- 阿赖耶识:原始含藏一切善恶种子的根本识;
- 庵摩罗识:通过修行断除烦恼,使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纯净无漏的境界。
章炳麟在《建立宗教论》中提到:“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强调其超越染污的特性。
字形说明
“菴”与“庵”为异体字,古籍中常混用,现代多写作“庵”。该词多出现于佛教典籍及哲学讨论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菴摩罗(ān mó luó)是一个罕见的汉字,它的意思是指佛教词语“阿弥陀佛”,即南传佛教称呼阿弥陀佛的音译。这个词的部首可以拆分为“⺣”和“里”,其中“⺣”是指手部的部首,而“里”是指内部的部首。共有13个笔画构成。菴摩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在繁体字中,菴摩罗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菴摩罗的字形与现在相比略有差异,例如“里”部分的形状可能稍微有所变化。以下是一个例句:“菴摩罗是大乘佛教中一位重要的菩萨。”菴摩罗可以组成一些词语,例如菴摩罗菩萨、菴摩罗尊者等。菴摩罗的近义词可以是“阿弥陀佛”,反义词可能无具体对应的概念。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头场薜萝子鼻饲不可奈何财位菜邑沉疴宿疾春笋大晨东瓯钝汉防旱焚林而狩钢结构告请官帽好行小惠花梁华婉嘉果借耀辑理靳财谨敛紧锣密鼓九区蜡捻离群龙盏乱邦卤味慢谑马容鸣锣开道冥遇内溜内州怕硬欺软棋列倾家荡产清均荏弱蠕形动物升黜史职顺颂姝姝梳头妮子素行太阴鍊形谈啸侻陋推誉驼腰晚日显没县学小民孝行消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