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皞的意思、熙皞的详细解释
熙皞的解释
亦作“熙皡”。和乐;怡然自得。 明 李东阳 《送仲维馨院使还淮南》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喜朝廷清平再逢,臣工相庆熙皥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自丁归地,而赋额不亏,吏民不扰,熙皥之盛,皆 康熙 五十年圣恩之所留。” 严复 《主客平议》:“熙皥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词语分解
- 熙的解释 熙 ī 光明。 兴起,兴盛。 和乐:熙怡。熙笑。 古同“禧”,福,吉祥。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古同“嬉”,嬉戏。 笔画数:; 部首:灬; 笔顺编号:
- 皞的解释 皞 à 白色:“残霞殿雨,皞气入窗扉。” 古通“昊”,广大:“欲报之德,皞天罔极。” 姓。 笔画数:; 部首:白;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熙皞”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典文献的使用中探寻:
-
字义解析:
- 熙:本义为光明、兴盛、和乐、吉祥。常用来形容阳光温暖、气氛融洽或社会繁荣的景象,如“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繁华。
- 皞:同“皓”,本义指洁白、明亮,引申为广大、明朗、舒畅的样子。也常用于形容天或日光的明亮,如“皞天”。
- 合义:“熙皞”二字结合,核心意义在于形容一种光明祥和、和乐舒畅、太平兴盛的社会景象或人的心境状态。它描绘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无忧无虑、自在自得的氛围。
-
文献出处与用法:
“熙皞”一词常以“熙熙皞皞”或“皞皞熙熙”的四字形式出现,多见于古代文献,用以赞颂太平盛世或表达超然物外的愉悦心境。
- 明代宋濂《燕书》:其中提到“(伏羲氏)天下化之,相忘于无为,而顺帝之则,皞皞熙熙,神用不蹙。” 这里描述的是伏羲氏治理下,百姓悠然自得、顺应自然法则的太平景象。
-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上》:在论述道与器的关系时,也提及“自有天地,而至唐、虞、夏、商,迹既多而穷变通久之理亦大备。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留传,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则亦时会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盖自古圣人,皆学于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而周公又遍阅于自古圣人之不得不然而知其然也。…… 周公固天纵生知之圣矣,此非周公智力所能也,时会使然也。…… 故创制显庸之圣,千古所同也。集大成者,周公所独也。时会适当然而然,周公亦不自知其然也。…… 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 今言集大成者为周公,毋乃悖欤?曰:集之为言,萃众之所有而一之也。…… 周公成文、武之德,适当帝全王备,殷因夏监,至于无可复加之际,故得藉为制作典章,而以周道集古圣之成,斯乃所谓集大成也。孔子有德无位,即无从得制作之权,不得列于一成,安有大成可集乎?…… 故曰:周公集治统之成,而孔子明立教之极也。” 虽未直接大量使用“熙皞”,但其描述的“道法大备”、“创制显庸”的盛世景象,正是“熙皞”所蕴含的社会理想状态。后世注疏或引用此语境时,常会联系到“熙皞”之境。
-
核心含义
“熙皞”形容的是一种光明、和乐、安闲、自得、太平兴盛的状态。它既可以指外在的社会环境(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也可以指内在的个人心境(如超然物外、怡然自得)。这个词带有浓厚的古典理想色彩,常用于描绘上古理想社会或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来源:
- 词义解析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熙”和“皞(皓)”的释义及其在复合词中的引申义。
- 文献出处:
- 宋濂《燕书》中关于“皞皞熙熙”的记载可参考古籍影印本或权威点校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上》的原文及后世对其描述的盛世状态的阐释,可参考叶瑛校注的《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出版)或相关研究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熙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ī hào,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形容和乐、怡然自得的状态,多用于描绘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的场景。
- 结构分析:“熙”为上下结构,本义有光明、兴盛、和乐之意;“皞”为左右结构,通“昊”,指明亮、广大,组合后强调光明祥氛围。
二、引证与用法
-
文学引用:
- 明代李东阳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体现归隐山林的自得心境。
- 唐寅诗句:“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描述社会清平、万物和谐的景象。
- 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中以“熙皞之盛”赞康熙年间赋税改革后的民生安定。
-
扩展表达:
- 常以“熙熙皞皞”的叠词形式出现,强化光明祥和之意。
- 近义词包括“物阜民熙”“重熙累洽”,多用于称颂太平盛世。
三、相关背景
- 历史语境:该词多见于明清文学作品,反映当时文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现代使用:如今较少见,多用于学术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宾帱波茨坦会议不介潮闷车兵成品率宸阙次篆翠岚钿蠃低唱浅斟东皇多灾多难发号费难封胡诟如不闻光赤鳏寡孤独珪璧龟辩桂花酒国廪浩涆澒濛呴呕壶中天贱冗碣石宫廑身酒悲军制克削口紧快活三郎坤伶例封黎锦伶工门摊免职木图奶乌他睨眴乾股穷尽厹犹日月踰迈鋭头十二碧峰事修索求体面痛辱土断刓泐微节忤恨罅缝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