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贵无的意思、贵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贵无的解释

魏 晋 玄学的重要思想。谓以“无”为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本于《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代表人物为 何晏 、 王弼 。 晋 裴頠 《崇有论》:“察夫偏质有弊,而覩简损之善,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然滞有者全繫於形用,贵无者专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诣正理。” 唐 李磎 《广废庄论》:“夫虚无用之心也,必凭於有者也;有之得行也,必存於虚也。是以有无相资,而后功立,独贵无贱有,固已疎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贵无,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的术语,意指“以无为贵”,即尊崇虚无或认为无是宇宙的根本和最高价值。这一概念主要源于道家思想,并在魏晋玄学中由哲学家王弼系统化发展,强调“无”作为万物本源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体认无来理解有的存在。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贵无”体现了对超越形而上本体的追求,常用于哲学语境中表达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在详细意思上,“贵无”可拆解为“贵”和“无”两部分:“贵”表示尊贵、重视或推崇,“无”指虚无、空无或不存在。结合历史背景,王弼在《老子注》中提出“贵无论”,认为“无”是道的本质,万物皆从无中生有,例如在《老子》第四十章所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玄学,强调通过虚无达到精神解脱和智慧领悟。在语言使用中,“贵无”多见于古典文献和哲学讨论,如魏晋时期的清谈文化,用以表达对世俗有的超越和对本真无的回归。

参考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对哲学术语的权威解释,以及王弼的《老子注》和《老子》原典,这些文本提供了对“贵无”概念的经典阐述。

网络扩展解释

“贵无”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哲学内涵

“贵无”思想主张以“无”为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认为万物皆由“无”而生。这一理论源自《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强调超越具体形态的抽象本体论,将“无”视为终极存在和宇宙生成的根本依据。

二、思想源流与代表人物

  1. 理论奠基:何晏与王弼是主要倡导者,王弼通过《老子注》系统阐述该理论,提出“以无为本”的命题。
  2. 学术论争:晋代裴頠在《崇有论》中批判该思想,认为过度强调“无”会导致虚无主义,形成“贵无”与“崇有”两大派别的对立。

三、延伸含义

在特定语境下,“贵无”也可作为成语使用,表示某种珍贵事物或品质的不可替代性(如“金贵无比”),但此用法较少见且多出现于现代语境。

四、学术影响

该思想深刻影响了魏晋时期的哲学思辨,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其“专守于寂寥”,揭示了过度偏重形而上可能导致的实践缺失。

注: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学术讨论,可查阅《老子》《崇有论》等原著,或参考魏晋玄学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懊憹拜阁颁布绑带碧濑宾牟鄙朴残虹残书赤心奉国冲塌传名从容就义德浅行薄蝃蝀盾牌翻茬傅益鲠言骨头趪趪胡琴箭筈兼士交纷家冤劫劫巴巴絜身句除况味魁元浪头两雄不并立六亲砢磨屡次慢令母师蓬莱凭书请客,奉贴勾人频婆迫诘迁易肉搏战软困三寸舌伤锦善马熟人韶颜稚齿神采飞扬时迈识透唐捐塘卒忐忑腿绷吐舌下潠田邪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