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舆的意思、地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舆的解释

(1).《淮南子·原道训》:“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地载万物,故比之以车舆,后因称大地为地舆。 唐 熊曜 《琅琊台观日赋》:“倾地舆而通水府,汲天盖而骇长鲸。”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臣伏处下士之列,纵观史册之盛,翘首昭代之蹟,游心官书之府,仰天章之有烂,测地舆之至賾。”

(2).地理学的旧名。 清 李东沅 《论考试》:“敦请精通泰西之天球、地舆、格致、农政、船政、化学、理学、医学及各国言语、政事、文字、律例者数人……为之教习。” 清 张之洞 《上海强学会章程》:“古今万国语言文字、天文、地舆、化、重、光、声……皆听人自认,与众讲习。”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羣学羣教之门径在是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舆(dì y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地理空间的总称

    《汉语大词典》指出,“地舆”最早指大地的承载状态,后演化为对地表山川、疆域的总称,如清代《读史方舆纪要》中“地舆广轮”即描述领土范围(来源:《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2. 古代舆地学的专业术语

    在传统舆地学中,“地舆”与“天象”对应,特指人类可观测、丈量的地表形态。《说文解字》释“舆”为“车舆”,引申为“承载”,故“地舆”暗含“大地如车承载万物”的哲学观(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3. 行政区划的代称

    明清文献常以“地舆”指代国家版图,例如《明史·地理志》载:“地舆之广,莫过中国”,此处强调政权管辖范围(来源:《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权威著作中仍保留其学术价值(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网络扩展解释

“地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大地的代称
    源自《淮南子·原道训》的比喻:“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古人将大地比作承载万物的车舆(车厢),故称“地舆”。例如:

    • 唐代熊曜《琅琊台观日赋》中“倾地舆而通水府”;
    • 清代龚自珍《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提到“测地舆之至賾”。
  2. 地理学的旧称
    在清代文献中,“地舆”常指代地理学科,如:

    • 李东沅《论考试》中“泰西之天球、地舆、格致”;
    • 张之洞《上海强学会章程》将“地舆”与天文、化学等学科并列。

二、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淮南子》、清代学者著作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亳长沙谗口持别冲蒙村烟殆无虚日佃农攧鹞风佛律富户钢七郎当顾恩瑰蒪鼓盘鼓行洪勋鸿泽后腿黄牌警告轘身护行锦城精品景阳钟旧京酒椀鞠华刻鹄成鹜乐而不淫琉璃厂梨云梦鸾歌凤吹买卖婚姻面盆狃忕泥俑偏断仟佰千里神交清俸求诗肵俎拳术少成生抢炻器四时菜四殃苏隄素疹贪贤桃槐条蘖题塔同等学历土妇武爵武任污洼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