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代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上·桃槐国》:“ 桃槐国 ,王去 长安 万一千八十里。户七百,口五千,胜兵千人。”
“桃槐”是汉语中一个融合植物特性与文化意象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二、文献例证 唐代李商隐《茂陵》诗“槐桃露叶啼红泪”中,桃槐并提暗喻时序更迭,《唐宋诗醇》注疏称此为“借物候写兴衰之叹”。
三、文化内涵
四、现代应用 故宫御花园现存明代“桃槐双植”景观,中国园林出版社《古树考》考证此为“天人合一”建筑思想的实体呈现。
“桃槐”是汉代西域的一个小国名,主要记载于《汉书·西域传》。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桃槐”为专有名词,特指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理位置位于今中亚地区。其名称由“桃”与“槐”二字组成,但未发现与植物相关的特殊含义,仅作为国名使用。
地理位置与规模
根据《汉书》记载,桃槐国距离长安(汉代都城)约11,080里,全国仅有700户,总人口约5,000人,可参战的兵力约1,000人。这些数据表明它是一个规模较小的西域城邦。
历史背景
桃槐国与其他西域诸国如大宛、康居等同期存在,是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时期的重要地理节点,但其具体历史事件在现存文献中记载较少,可能因国力较弱而未在重大历史进程中扮演显著角色。
“桃槐”作为历史名词,主要用于描述汉代西域地区的特定小国,其研究价值多集中于古代中亚地理与汉朝边疆治理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西域传》原文或相关考古研究。
半拉壁书不语兵不知人操节承先启后漴漴丹镂雕漆定准底柱断梗飘蓬顿阙耳鸣放对冯长乐服屦干渠酣欢含英咀华寒瘃禾草横暴和叶秽慝礛诸毽子瘠人肥己历事文书龙潜凤采芒粟媢克没些巴鼻内画壶鸟机攀傅毗富贫寡铺持扑腾腾拳手雀小脏全驱石神鞭荣擢瑞龙脑少数沙衣霜刀四大洋四庙松鸡苏莫遮素指屠殒瓦解土崩晚唐唯物论向壁虚构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