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白的意思、班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白的解释

(1).指须发花白。“班”通“ 斑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有妇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无里裘。”班,一本作“ 斑 ”。 晋 潘岳 《闲居赋》:“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鬢班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徬徨间,一班白叟出,衣帽整洁。”

(2).指老人。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仓穀满盈,班白不负戴。”《魏书·高宗纪》:“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处后,晚进居先。”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见寄》诗:“班白皆持酒,蓬茅尽有书。”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3).指黑白相间。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海鸭大如鹅,班白文,亦名文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班白(bān bái)是汉语中形容头发花白的词汇,具有以下详细含义及文献依据:

一、本义与字形演变

指头发黑白相间,形容人年老的状态。其中“班”通“斑”,表示杂色、斑点。《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班白”即“斑白”,属通假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韩诗外传》卷六:“班白不提挈”即用此义 。

二、通假字关系

“班”为“斑”的通假字,二者在表示“杂色”时互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班”为“分瑞玉”,后引申出“杂色”义,与“斑”同源。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注解:“凡分合、杂糅皆曰班” 。

三、文献例证

  1. 《后汉书·皇后纪下》:“子孙班白,时奉祠祭。”描述老人头发花白仍行祭祀之礼。
  2. 《晏子春秋·外篇》:“有妇人出于室,发班白。”以“班白”直接形容白发老妇 。

四、现代规范用法

现代汉语中“斑白”为规范写法(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但古籍整理及文言研究中仍保留“班白”原字形。该词承载古代通假现象与年龄象征的双重文化内涵 。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班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须发花白
    “班”通“斑”,指头发或胡须黑白相间,形容人年老的状态。例如《晏子春秋》中“发班白,衣缁布之衣”,以及元曲《裴度还带》中“髭鬓班白”均为此意。

  2. 代指老人
    “班白”可引申为对长者的称呼,如曹操《对酒》诗“班白不负戴”,即指老人无需负重劳作。

  3. 黑白相间
    《金楼子·志怪》中描述“班白文”的海鸭羽毛颜色,此处指黑白交杂的纹理。

二、用法与例句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三顶五百岁索彪赫逋峭藏垢纳污常疾痴福赤狐鉏刬春神春泽初荣丛烦打磨陀打平和大平原电解底禄地球辐射带断肠猿詻詻副室官家菇蒋旱湛火冒三丈降丧僭踰进馔狙犷跨凤利市名德重望南纬内证牌期谦恭清靓清敏穷庐气体吸收奇渥温麴尘罗屈节氍笠曲屈如坐针氊三头不辨两僧庐山墙食而不知其味琐屑太平引叹服抟丸颓折伪易暡叆衔肩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