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须发花白。“班”通“ 斑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有妇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无里裘。”班,一本作“ 斑 ”。 晋 潘岳 《闲居赋》:“昆弟班白,儿童稚齿。”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鬢班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徬徨间,一班白叟出,衣帽整洁。”
(2).指老人。 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仓穀满盈,班白不负戴。”《魏书·高宗纪》:“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处后,晚进居先。”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见寄》诗:“班白皆持酒,蓬茅尽有书。”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三:“古风知逊悌,班白见尊优。”
(3).指黑白相间。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海鸭大如鹅,班白文,亦名文鸟。”
“班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须发花白
“班”通“斑”,指头发或胡须黑白相间,形容人年老的状态。例如《晏子春秋》中“发班白,衣缁布之衣”,以及元曲《裴度还带》中“髭鬓班白”均为此意。
代指老人
“班白”可引申为对长者的称呼,如曹操《对酒》诗“班白不负戴”,即指老人无需负重劳作。
黑白相间
《金楼子·志怪》中描述“班白文”的海鸭羽毛颜色,此处指黑白交杂的纹理。
古籍用例
潘岳《闲居赋》中“昆弟班白,儿童稚齿”,描绘兄弟年老、孩童幼小的场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班白叟”则直接以“班白”形容白发老人。
现代语境
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斑白”,如“双鬓斑白”。但文学作品中仍可见“班白”的用法,例如“班白的老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查字典等来源。
必须跛足茶汤橙色虫鸡词格存亡继絶大祸临头戴天履地打下手独脚仙防团犯界发铏夫子兵诖乱孤人故阯闳敞黄澒剪覆江腹皦絜济险客鸟啃啃哧哧楞头呆脑连蝉锦凉牀临川灵徵里也波漉篱駡市眉弓南蕃迫筰瞧科翘舌音起工清蘌钦钦祈雨让生如君声压石城汤池食荤説媒拉縴四望车台鼎台光逃溃投笏退潮退暮拖腔威斗未笄象寄译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