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莽 为显示威严所作的器物,形似北斗。《汉书·王莽传下》:“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
(2).用为赏赐大臣的殉葬品。《南史·何承天传》:“此亡 新 威斗, 王莽 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顾余 《咏古》之一:“威斗铸成新日月, 渐臺 认取头颅。”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一。
“威斗”是汉代新莽时期的一种特殊器物,其含义和用途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定义
威斗是王莽为彰显权威而铸造的器物,形似北斗星,材质为“五石铜”(即铜合金),长度约二尺五寸(约58厘米)。其名称中的“威”象征威严,“斗”则指北斗造型。
功能与象征
王莽铸造威斗的主要目的是“厌胜众兵”,即通过巫术镇压反抗势力,巩固统治。其北斗造型可能源于古人对北斗星“主杀伐”的信仰,借此赋予器物神秘力量。
用途与历史记载
争议与关联
有观点认为威斗可能与商纣王时期的“炮烙”刑具存在渊源(提及),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佐证,需进一步考证。
威斗是新莽政权结合权力象征与巫术信仰的产物,既反映王莽对神秘主义的依赖,也体现汉代器物与政治文化的紧密关联。
《威斗》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展示威武、有力量的表现。
《威斗》的部首是“⺡”,拆分后的笔画顺序为12-5。
《威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中,属于古汉字。
《威斗》的繁体字为「威鬥」。
在古时候,汉字“威斗”有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写法是“威鬪”,另一种写法是“威鬥”。这些古代写法展示了字形的演变和变体。
1. 他以威斗之姿,成功地征服了比赛。
2. 这位将军的威斗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1. 威风:展示威仪和英姿。
2. 威武:极具威力和武力。
3. 斗志:坚定的战斗意志。
4. 斗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激烈争斗。
5. 威名:以威力和声望著称。
1. 雄姿:指英勇威武的姿态。
2. 雄风:指极富威仪的风度。
3. 强悍:形容有力、强大。
1. 虚弱:指力量不强、无威武姿态。
2. 平庸:指没有卓越表现、缺乏威斗特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