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戴天履地的意思、戴天履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戴天履地的解释

顶天立地。犹言生于天地之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曰:吾闻父母之讐不与戴天履地。”《周书·晋荡公护传》:“今日以后,吾之残命,唯繫於汝,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政元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同是戴天履地之人,独笑 龙逢 非俊物。”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呜呼!同是圆颅方趾,戴天履地,而必事事俯首拱手,待命他人,岂不可为长太息矣乎!”亦省作“ 戴履 ”。 明 陈子龙 《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三:“赤墀侍臣惭戴履,偷生苟活同舆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戴天履地(dài tiān lǚ dì)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人头顶苍天、脚踩大地,象征生存于天地之间,引申为人存在于世的基本状态与责任担当。以下从语义、文化渊源及权威引用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与结构解析

  1. 戴天

    “戴”本义为“顶在头上”(《说文解字·異部》),此处引申为“承受、承载”;“天”指苍穹宇宙。“戴天”即以头顶承接天宇,隐喻承受天命或自然法则。

  2. 履地

    “履”原指“践踏、行走”(《说文解字·履部》),后扩展为“实践”;“地”指大地。“履地”即以双足踏行大地,象征立足现实、践行责任。

  3. 并列结构

    成语通过“戴天”与“履地”的动词性并列,构建空间方位(上承天、下立地)与生命活动的双重意象,强调人在天地间的根本存在方式。


二、文化内涵与哲学意蕴

该成语浓缩了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三、权威典籍引用

  1. 《汉书·司马迁传》(原始出处)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司马迁在此段自述中暗含“戴天履地”之志,以忍辱著史践行生命责任。)

  2.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思想源头)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履地戴天”的早期表述,奠定天地为生命见证者的神圣性。)


四、现代释义与用例


“戴天履地”超越物理空间描述,深植于中华文化对生命意义与伦理责任的思考。其价值内核——人在天地间的存在自觉与使命践行——至今仍是理解华夏精神的重要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戴天履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i tiān lǚ dì,其核心含义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结构与出处

  1. 结构分析:
    • “戴”指头顶承载,“天”象征至高无上;“履”指脚踏,“地”代表平凡世界。四字组合强调人与天地的依存关系。
  2. 典故出处:
    • 源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国大夫对秦穆公的赞颂:“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

用法与例句


近义词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如晋惠公伐秦故事),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成语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弊落长驱直入鬯通尺二寸牍蚩笑怆怏春魂蠢驴大福弹剑诞英地壳冬小麦该是敢想矸子轨道顾赡孤外行不胜衣寒葩好游夹角寄巢接济桀黠疾吏浄衣静庄急起直追康豫客遇空窾空前哭哭啼啼莅临礣砎名不虚传命吏内屋屏掷迁戮且兰器业劝赏屈躄惹祸招殃乳汁盛乐适时世俗之见説白道緑说兵机檀口天诛地灭团总退斋文楸务头无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