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篱笆柴。 宋 陆游 《炊饭》诗:“欲作明朝计,还须卖漉篱。” 宋 叶适 《刘夫人墓志铭》:“昔 庞藴 夫妇破家从禪,至卖漉篱自给,男女不婚嫁,争相为死。”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济源灵感》:“观者环水而立,物所至,人得之,以长漉篱挹取,拜赐而去。”
“漉篱”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漉篱”主要指实物篱笆,常见于古典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漉篱》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篱笆过滤干净、过水无渣。比喻言行纯正、清白无瑕。
《漉篱》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氵」和「⺮」。它的总笔画数为15。
《漉篱》起源于古代汉字,是一个传统的汉语词汇。在繁体字中,「漉」的字形为「濾」,「篱」的字形为「籬」。
在古代汉字中,「漉篱」的写法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仍然是由「氵」和「⺮」组成,形状与现代汉字基本一致。
1. 他的品行高洁,言行如一,真是个漉篱之人。
2. 她平时处事光明磊落,堪称漉篱典范。
漉苦、漉水、篱笆、篱落
过滤、澄清、纯洁
敷衍、玷污、不洁、污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