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厎平的意思、厎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厎平的解释

(1).谓得以平复。《史记·夏本纪》:“ 大野 既都, 东原 厎平。” 张守节 正义:“水去已致平復,言可耕种。”

(2).平坦。《文选·宋玉<高唐赋>》:“上至观侧,地盖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厎,平也。’”

(3).平定。《三国志·吴志·孙皓传》“陈事势利害,以申喻 皓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以中军整旅,三方云会,未及浹辰,可使 江 表厎平,南夏顺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厎平”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语义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解析

“厎”为形声字,从厂(hǎn),氐(dǐ)声,本义指细密的磨刀石。《说文解字》释:“厎,柔石也。”“平”为会意字,从于从八,本义指语气平和舒顺,后引申为安定、均等之意。

二、语义内涵

“厎平”结合二者,原指以磨石使物平整,后引申为“安定、达成”等抽象意义。例如《尚书·禹贡》载:“覃怀厎绩,至于衡漳。”此处“厎绩”意为治水成功,实现安定。

三、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如《诗经·小雅》云:“以厎太平,政事愈明。”此处强调通过治理实现太平。汉代郑玄注《周礼》时亦用“厎平”描述制度完备的状态。

四、现代考释

当代《汉语大词典》归纳其核心含义为“致平,使达到平定”,属书面语中的历史词汇,现代口语中已罕用。

网络扩展解释

“厎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核心释义

  1. 自然地理的平复
    指因水患等自然因素破坏后的土地恢复平整状态。例如《史记·夏本纪》记载“大野既都,东原厎平”,张守节注释为“水去已致平復,言可耕种”。这一义项强调地理环境从混乱到稳定的过程。

  2. 地形平坦的描述
    用于形容地势平坦,如《文选·宋玉〈高唐赋〉》中“地盖厎平,箕踵漫衍”,李善引杜预注“厎,平也”。此处“厎平”为同义复合词,直接描述地貌特征。

  3. 社会政治的平定
    引申为局势安定,如“厎定”一词中“厎”与“定”同义叠加,表示通过治理达到稳定状态。此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强调治理后的结果。

二、词源解析

三、应用与辨析

需注意语境差异:描述自然地理时侧重“恢复平整”,形容地貌时指静态平坦,而社会层面则强调动态治理后的结果。例如“东原厎平”需结合水利工程背景理解,与单纯的地形描写(如《高唐赋》)不同。

建议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或《史记》注疏以获取更系统的释义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眼香蔽掩补正吃惊措注大锅菜黛壤點蠟幔遁败返璞归真废失封洫蜂拥而上浮埃拊背戤牌岗子割正龟六藏盍彻萑苻花蹊回二奸滑藉靡军政司看菜寇剽烂肉良质练阅灵雨刘郎前度茅菅瞀懮门里大珉阶魔头木椁墓拈题分韵嶷如配割秦龟庆祥青衣梦倾诈曲江宴上命烧毁霜芜死身分挑剜徒众晼晚乡葬削白消豁下食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