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军中事务的官员。《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瑜 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军政司”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语境:
指管理军中事务的官员或机构,常见于古代军事管理体系。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提到周瑜唤军政司处理文书,此处指负责军队行政事务的官员。
古代官职
作为官职时,军政司主要负责军队人事、考核、粮饷等事务。如明清时期的练兵处下设军政司,掌管新军员弁升降、军需调配、军法医疗等。
清末机构
在清末海军部(1910年改制后)中,军政司专管修造船舰、建筑工程,下设制造、建筑、器械三科,属于技术性军事管理机构。
部分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军队与政府协作或部门间紧密配合,如形容现代团队合作。但这一用法多见于文学化表述,非历史实际职能。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但制度化出现在明清。除《三国演义》外,《清史稿》等正史也记载了其在军事改革中的作用。需注意不同朝代的具体职能差异。
提示:若需了解某特定时期军政司的职能细节,可参考《练兵处奏定章程》或《海军部官制》等史料原文。
军政司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军(冖 + ㇉ + 冖,9画)
- 政(攵 + 正,9画)
- 司(口 + 又 + 又,5画)
军政司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用来指代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的官员或机构。在古代,军政司通常是由一个高级官员领导,负责军队的组织、训练和作战计划,同时也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和行政事务。
在繁体字中,军政司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军政司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基本意义仍然是指代军事和政治事务的官员或机构。
以下是一个关于军政司的例句:
军政司负责统筹军事和政治事务,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军政司的组词包括:
- 军务:军事事务
- 政务:政治事务
军政司的近义词可以是:
- 军事行政部门
军政司的反义词可以是:
- 民政司:负责民政事务的官员或机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