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踶齧马的意思、踶齧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踶齧马的解释

一种烈性马。常蹄踢嘴咬。《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威 等使人先驱踶啮马十餘入府,自帅其徒执斧斤、白梃,声言縶马,奄至座上,纵横击人,颠踣满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踶齧马(dì niè mǎ)是汉语古籍中用于描述烈性马匹的专有名词。该词由“踶”与“齧”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分别指代马的攻击性行为:

  1. “踶”(dì)意为“用蹄子踢”,《说文解字》释为“蹋也”,强调马匹以足部攻击的特性;
  2. “齧”(niè)同“啮”,指“咬”,《广雅》注“齧,噬也”,描述马匹啃咬他物的习性。

整体含义指性情暴烈、兼具踢咬习性的马匹,常见于古代文献对战马或难驯之马的记载。例如《汉书·武帝纪》提到“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颜师古注“马踶齧者,充侧近郡”,表明汉代已对烈马进行管控。

权威引用:

发音与字形:

网络扩展解释

“踶齧马”(拼音:dì niè m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一种性情暴烈、难以驯服的马,常表现出用蹄踢、用嘴咬的攻击性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踶:意为“踢”,《说文解字》释为“躗也”,指马用后蹄踢击。
    • 齧(啮):意为“咬”,指马用牙齿啃咬。
    • 马:指马匹。
      合称“踶齧马”,即兼具踢、咬习性的马。
  2. 引申含义
    该词多用于形容烈性马,强调其难以驾驭的特性。古代文献中常以此比喻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历史出处


使用场景

  1. 古代军事:烈马可用于扰乱敌方阵型,如上述《资治通鉴》案例。
  2. 文学比喻:常借指性格刚烈、桀骜不驯的人物。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第14485页。

别人正在浏览...

阿剌背街笔歌墨舞佛龛波灵怖惧长衢抽样检验垂天大显身手短箫放大放荡形骸返易逢莱伏薮高虚宫声攻特关山飞渡寡嫂黑海黄汗徽赫昏孽虎彝家菊醮坟吉期酒肆疚心疾首鸡子儿抗尘空洞洞孔席不四老表了法累手连根带梢落托南凉怕敢盘鼎皮褥子毗翼欺侵器艺权御冗厌召棠圣神霜岚谈优务劣剸刦万福五鸟花吴伟显任效捷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