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语。谓领悟法理。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十忍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之二:“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2).解决问题的办法。《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到了半夜,猛然牀上坐起,説道:‘罢了,我竟是上 亳州 寻我舅舅去,天下事躲一躲儿,或者自有个了法。猛做了罢。’”
“了法”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释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佛教术语
指彻底领悟法理或真理,强调对佛法或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与超越。例如,唐代澄观在《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提到“了法不在言”,指佛法本质超越语言描述。宋代王安石词作中也用“了法更无疑”表达对佛法的透彻领悟。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清代小说《歧路灯》中,用“了法”指代化解困境的有效手段。
如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歧路灯》等原著(来源:、2、5)。
《了法》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了解法则、明白法理。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了和法。
了法的部首分别是亅(上面有一小横)和水。了的笔画数为二,法的笔画数为九。
了法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中。汉字之繁体为「瞭法」,其中「瞭」为现代繁体字。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了法的表现形式可能稍有不同。古时的写法可能更加草书化,但整体的字形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1. 他已经研究了法多年,对法律有着深刻的了解。
2. 通过学习,我终于了解了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组词:了解、法则、法理。
近义词:明白、懂得、理解。
反义词:不了解、违法、不合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