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凉的意思、南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凉的解释

东晋 时列国之一。 鲜卑 族 秃发乌孤 起 西平 ,公元397年称 西平王 ,据 广武 。其弟 傉檀 ,又称 凉王 ,史称 南凉 。其地有今 甘肃 、 青海 各一部分。公元414年为 西秦 所灭。参阅《晋书·安帝纪》《晋书·地理志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凉(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南凉”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304—439年)的一个割据政权,由鲜卑族秃发部建立。其国名源于统治核心区域位于凉州(今甘肃、青海一带)南部,故史称“南凉”。政权存续时间为公元397年至414年,历三主,共18年。

二、历史背景与地理范围

  1. 建立与疆域

    南凉由秃发乌孤于397年建立,定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后迁至乐都(今青海乐都)。鼎盛时期控制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湖周边,与北凉、西凉、后秦等政权并立。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晋书·载记》

  2. 民族与统治特征

    作为鲜卑政权,南凉实行“胡汉分治”,既保留鲜卑部落制度,又吸收汉族士族参与管理,推动汉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军事依赖骑兵,政权稳定性较弱。

    来源:《十六国春秋辑补》《魏书·鲜卑传》

三、文化影响与灭亡

南凉虽存续短暂,但促进了河西地区多民族交流。其统治者推崇佛教,支持译经活动,为北凉佛教兴盛奠定基础。414年,南凉遭西秦偷袭,末主秃发傉檀投降,政权灭亡。

来源:《资治通鉴》《甘肃通史·十六国卷》

四、词义延伸

在汉语语境中,“南凉”专指该历史政权,常见于史学论述。其名称构成体现中国古代以方位+地名的政权命名惯例(如“北凉”“西凉”),反映十六国时期地域割据特征。

来源:《辞源》《中国古代国号通览》


权威参考来源(无有效链接时仅标注文献):

  1.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晋书·载记》(唐·房玄龄等撰)
  3. 《十六国春秋辑补》(清·汤球辑)
  4.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著)
  5.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南凉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由鲜卑族秃发部建立,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历史沿革

南凉(397年-414年)是十六国时期由鲜卑秃发部建立的政权。其国号源于所处凉州南部,为区别于其他“凉”政权(如后凉、北凉),史称“南凉”。

2.疆域与都城

南凉鼎盛时疆域包括今甘肃西部、青海东北部及宁夏部分地区,核心区域为河湟谷地。都城先后迁至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及姑臧(今甘肃武威)。

3.统治特点与政策

4.灭亡原因

5.文化影响

南凉虽短暂,但在青海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秃发部通过吸收汉文化,推动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为后续北魏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

南凉作为十六国中较小政权,其兴衰反映了游牧民族政权在汉化与扩张中的典型困境。更多细节可参考《晋书》及十六国专史。

别人正在浏览...

白乳苞枿本嗓便腹标帜丙纶荸荠避强击惰不求甚解産前骋耆奔欲崇朝大苏断菑反货飞辔飞咨烽侦抚迹告聘贯衆果子露骇水海站户曹参军击楫誓井臼军尉枯毁輘輷鳞片龙鸣狮吼乱代麻茶妙手丹青名工茗粥谬理魔心沐芳凝瑛排工燃萁煎豆人事关系仁贤茸密如或睿岳丧煞三汤五割韶朗婶婶沈鱼落雁税场搜掠泰远通理褪套儿缊韨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