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的意思、订正的详细解释
订正的解释
[make correction;amend] 校正错误文字
订正版
详细解释
谓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 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 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又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词语分解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网络扩展解释
“订正”是一个动词,指对文字、数据或行为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校正,使其符合正确标准。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
核心含义
强调对已存在的错误进行修正,常见于书面内容,如书籍、文件、作业中的错别字、逻辑错误或数据偏差。例如:“老师要求学生订正试卷中的错漏”。
-
词源解析
- “订”本义为“评议、校核”,如《晋书》中“订儒学”;
- “正”指“符合标准、不偏斜”,二者结合后形成“通过核查使事物正确”的复合义。
-
应用场景
- 学术领域:论文修改、实验数据校准;
- 日常生活:作业批改、合同条款修正;
- 出版行业:书籍再版前的错误排查与调整。
-
近义词辨析
- 修订:系统性修改(如政策法规);
- 校正:侧重技术性校准(如仪器参数);
- 改正:适用范围更广,不限于书面内容。
-
文化延伸
中国古代校雠学(古籍校勘)即包含订正思想,如清代《四库全书》编纂时对文献的大规模考订,体现对知识准确性的严谨态度。
示例:出版社要求作者在再版前对初版中的史实错误进行订正,以确保内容的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订正》这个词的意思是对错误或不准确的事物进行修改或更正。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讠”(讠字头),意为言语;第二个部首是“正”(正字旁),表示正确或准确。它的拼音是“dìng zhèng”。
《订正》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法和印刷术。在古代,为了对书写内容进行校对和修改,人们往往用红色的墨水进行标记,以表示需要更正的地方。这种修正方式常常用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订正》。
《订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繁体字中,可以写作“訂正”。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也存在一些变体形式。如《調訂》、《訂更》等,都是指对错误进行修改或调整。这些写法中的“调”、“更”等字,都是用于表示修正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订正》的例句:
1. 请你让我看一下你的文章,我可能需要对其中的错误进行订正。
2. 老师给了我很多关于我的论文的订正建议。
3. 我已经订正了这份报告中的错误,现在它更准确了。
与《订正》相关的组词有“订正本”、“订正液”等,它们都与修正错误有关。
《订正》的近义词可以是“修正”、“更正”,它们也表示对错误或不准确的事物进行修改。
而《订正》的反义词可以是“错误”、“误导”,它们表示错误或不准确的事物。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哀激隘绝百岁不当人蚕台常价促熟大溜殚闷杜遏方棱非誉忿嫉偾辕负偿斧质功果棺架轨革归倚旱烟锅泓浄洪烈剪切力渐渍锦裀继天立极桔皋君子树骊驾六驭逻莎鸣镳农圃盘飧盘滩迫于眉睫牵时牵头切合请隧球露锦岂惟融熠散目讪怒尸禄素餐司春搜揽搨翅唐举天昏地黑恬静亡厌挽郎未石畏天知命无偶毋望霞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