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役的意思、丁役的详细解释
丁役的解释
(1).服劳役的壮丁。 唐 张籍 《西州诗》:“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2).指成年男子的劳役。《唐律·名例三·徒应役无兼丁》“诸犯徒应,而家无兼丁者” 唐 长孙无忌 等疏议:“其残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役的解释 役 ì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丁役”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指古代以成年男子(即“丁”)为对象的强制劳役制度,包含两种含义:
- 服劳役的壮丁群体(如唐代张籍《西州诗》记载“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 成年男子承担的劳役义务,包括修筑城墙、运输物资等体力劳动。
二、历史背景
•法律依据:唐代《唐律疏议》明确规定,残疾者可免除丁役(“其残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征发方式:按户籍强制征调,如《唐律》提到“家无兼丁者”可减免,说明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征发。
三、相关延伸
•字义分解:“丁”指成年男子(如“园丁”指从事园艺的劳力),“役”包含劳役与兵役双重含义(如“徭役”“现役”等词源关联);
•演变:随着赋税制度改革,清代“摊丁入亩”后逐渐取消丁役,转为银钱代役。
四、例句参考
唐代文献中常见相关描述,如“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生动展现了征发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役(dīng yì)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古代社会中平民百姓为国家劳动建设的义务劳役。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它的部首是彳(chì),笔画则是丁(dīng)和彳两个。丁役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社会,作为一种国家组织的劳动安排方式。
对于繁体字,《丁役》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繁体字形式,它的字形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标准化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丁役的写法保持了一定的规则和传统。古时候的写法并不会区分部首和笔画,丁役的写法一直以丁役的形式存在。
下面是一个例句:古代社会中,丁役是平民百姓为国家建设而从事的义务劳动。
与丁役相关的组词有:丁者(dīng zhě)、丁长(dīng zhǎng)、役使(yì shǐ)等。
丁役的近义词可以是劳役(láo yì)、服役(fú yì)等,反义词可以是自由(zì yóu)、解放(jiě fàng)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对其他方面还有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阁道者八瀛碧纱厨诐説裁酌谗讥达官读破句扼捥发闻逢逢封行甘居公罔过当谷牙豪友诃梨唤头肩靶简体字解制剂和金鳌玉栋儆畏禁用狂妄自大魁奇澜波老山垒舍流户流滑龙床螺号麦穗漫録马子桶蝞道门廊鸣镝逆眚忸忕抛物面镜迁逼千金弊帚攘袂引领三同一片商屯神秘主义手模榫头田舍儿天廕颓风托命为非作恶吴濞袭吉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