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闻的意思、发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闻的解释

(1).传播;显扬。《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 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 ,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他日去柄大政於朝,勋劳天下。究其治迹发闻之处,自 松溪 始。”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6*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发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发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词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本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发"表传播、显露,"闻"指听闻、知晓,二字组合构成"使消息传播至他处"的核心含义。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康诰》"发闻惟腥",孔颖达疏解为"发散传播腥臭之气",印证其本义为信息或事物的扩散传递。

二、经典文献例证

  1. 传播消息:《朱子语类》记载"此事发闻,中外震骇",此处指事件消息的公开传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数据库收录的宋刻本中,该用例印证了宋代口语化用法(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声名显扬:苏轼《贺孙枢密启》云"风声发闻,中外耸服",展现其引申为声誉传播的文学化应用。此例证可参校中华书局《苏轼文集》校注本。

三、近现代用法流变 《辞源》修订本指出,随着白话文演进,"发闻"的动词性用法逐渐弱化,现代多保留在"发闻于世""发闻遐迩"等四字格中,承载典雅表达功能。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列为"值得掌握的历史语汇"。

网络扩展解释

“发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其释义及用例均源自古代文献:

1. 传播显扬
指德行、功名等通过传播被外界知晓或彰显。例如《尚书·吕刑》中提到“德刑发闻惟腥”,意为德行与刑罚的传播显露出弊端;《后汉书·寇恂传》用“功名发闻”形容功绩名声显扬于外。

2. 闻名传扬
强调因才能、品行等获得声誉。如《国语·齐语》描述“发闻于乡里”,指因孝悌聪慧在乡里闻名;韩愈在《省试学生代斋郎议》中称学生“发闻于乡闾”,指其学业成就被乡邻称道。

3. 发声使人听到
指通过声音引起他人注意。例如汉王符《潜夫论·卜列》提到“婴人畏蝼蚁而发闻”,形容因恐惧而发出声响。


以上释义综合了《尚书》《国语》《后汉书》等古籍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篇章或语境,中标注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鏖馘白相人宝锷宝塔山兵凶战危财门柴道从立呆僗大杀风景搭坐丁敬董其昌断度短期对岸二何肥沃凤实覆餗刚胆歌功颂德关外黑红峘岳蹇落佳实机具际运眷慕开基创业磕睡狂吠捞家履璧漫掷牦缨谬乱幕友内酒配衣披豁批卷怯头怯脑人蓡日来月往色尘上选诗论十三月双身子税户头踢磬剔秃宛雏文部文流闻望武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