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金弊帚”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写作“弊帚千金”或“敝帚千金”,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对自己拥有的物品极为珍视,即使它本身价值低微。以下是详细解释:
成语源自《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部下吴汉攻占成都后纵兵抢掠,刘秀下诏责备其副将刘禹:“城降时,城中百姓以万计,一旦纵火掠夺,令人痛心。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意为:百姓家中的破扫帚,自己也会视若珍宝,不应轻视他人财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背景或例句,可参考《东观汉记》或苏轼诗词。
千金弊帚,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指的是一个益处很多、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的事物或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千(十口)+ 金(釒口)+ 弊(廾士廾)+ 帚(巾广力丸)。
来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继母之弊,可以为继”。后来,人们常用“千金弊帚”来形容形势看似很好,但却带来一定弊端的情况。
繁体:千金弊帚(繁体中文写作“千金弊箒”)。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写作“千﹒金﹒弊﹒箒”。
例句:他是公司的千金弊帚,虽然才华出众,但性格古怪,经常给公司带来一些麻烦。
组词:千状元,金身佛。
近义词:双刃剑。
反义词:正面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