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丁役的意思、丁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丁役的解釋

(1).服勞役的壯丁。 唐 張籍 《西州詩》:“郡縣發丁役,丈夫各征行。”

(2).指成年男子的勞役。《唐律·名例三·徒應役無兼丁》“諸犯徒應,而家無兼丁者” 唐 長孫無忌 等疏議:“其殘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丁役”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以成年男子(即“丁”)為對象的強制勞役制度,包含兩種含義:

  1. 服勞役的壯丁群體(如唐代張籍《西州詩》記載“郡縣發丁役,丈夫各征行”);
  2. 成年男子承擔的勞役義務,包括修築城牆、運輸物資等體力勞動。

二、曆史背景

•法律依據:唐代《唐律疏議》明确規定,殘疾者可免除丁役(“其殘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征發方式:按戶籍強制征調,如《唐律》提到“家無兼丁者”可減免,說明通常以家庭為單位征發。

三、相關延伸

•字義分解:“丁”指成年男子(如“園丁”指從事園藝的勞力),“役”包含勞役與兵役雙重含義(如“徭役”“現役”等詞源關聯); •演變:隨着賦稅制度改革,清代“攤丁入畝”後逐漸取消丁役,轉為銀錢代役。

四、例句參考

唐代文獻中常見相關描述,如“郡縣發丁役,丈夫各征行”生動展現了征發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役(dīng yì)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古代社會中平民百姓為國家勞動建設的義務勞役。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彳(chì),筆畫則是丁(dīng)和彳兩個。丁役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社會,作為一種國家組織的勞動安排方式。 對于繁體字,《丁役》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它的字形一直保持着相對穩定的标準化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丁役的寫法保持了一定的規則和傳統。古時候的寫法并不會區分部首和筆畫,丁役的寫法一直以丁役的形式存在。 下面是一個例句:古代社會中,丁役是平民百姓為國家建設而從事的義務勞動。 與丁役相關的組詞有:丁者(dīng zhě)、丁長(dīng zhǎng)、役使(yì shǐ)等。 丁役的近義詞可以是勞役(láo yì)、服役(fú yì)等,反義詞可以是自由(zì yóu)、解放(jiě fàng)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對其他方面還有疑問,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