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镝的意思、鸣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镝的解释

[whistling arrow] 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详细解释

(1).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乃作为鸣鏑,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裴駰 集解:“《汉书音义》曰:‘鏑,箭也,如今鸣箭也。’ 韦昭 曰:‘矢鏑飞则鸣。’”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揽弓捷鸣鏑,长驱上 南山 。”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羽书鸣鏑警常闻,扬鞭静折愁无策。” 毛6*6*《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正西风落叶下 长安 ,飞鸣鏑。”

(2).借指战乱。《晋书·后妃传论》:“中原陷於鸣鏑,其兆彰於此焉。”《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虽鸣鏑之酷,未极於斯。” 宋 王安石 《英德殿上梁文》:“儿郎伟,抛梁北,边头自此无鸣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鸣镝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鸣镝”是古代一种带有声响的箭矢,主要用于军事号令或传递信号。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鸣镝(míng dí)即响箭,发射时会发出呼啸声。其名称来源于飞行时的声响(“鸣”)和箭头材质(“镝”指金属箭头)。

  2. 结构与功能

    • 箭头设计特殊,通常带有垂直小孔,空气流经时产生响声。
    • 主要用于战场指挥,将领通过发射鸣镝指示进攻方向,士兵闻声后集体行动。
  3. 历史典故
    匈奴冒顿单于曾用鸣镝训练军队,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以此强化军令统一性(《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4. 引申含义
    后衍生出象征战乱的文学意象,如诗句“闻鸣镝而股战”。

  5. 其他名称
    亦称“嚆矢”“响箭”,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信号工具。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考古资料,可参考汉典或历史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镝》的意思

《鸣镝》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音乐声非常美妙动听。鸣指的是音乐的声音,镝指的是古代乐器钟磬的音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镝》的部首是鸟(鸣的部首)和金(镝的部首),它们分别位于词语的左右两边。

鸟的笔画数为2,金的笔画数为8。

来源和繁体

《鸣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淮南子·齐俗训》一书中,而繁体字则为鳴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鸣字的写法为鳴,镝字的写法为釱。

例句

他的琴声如同鸣镝之音,引得在场的观众陶醉其中。

组词

鸣阳、鸣金、镝音、鸣琴、鸣笛。

近义词

鸣琴、鸣瑟。

反义词

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