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顶礼的意思、顶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顶礼的解释

[shiko;buddhist salute of hending the head and kneeling in adoration] 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最高的敬礼

顶礼膜拜

详细解释

(1).双膝下跪,两手伏地,以头顶尊者之足,是*********最崇敬的礼节。 北魏 昙鸾 《赞阿弥陀佛偈》:“法身光轮遍法界,照世盲冥故顶礼。” 唐 慧宣 《秋日游东山寺寻殊昙二法师》诗:“心欢即顶礼,道存仍目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清河 君瑞 ( 张君瑞 ),不胜其喜,宝兽添香,稽首顶礼。”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善男信女们也个个‘合十赞叹,欢喜布施,顶礼而散’了。”

(2).敬礼,致敬。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百姓每听的 包待制 大人到 陈州 糶米去,那个不顶礼,都説俺有做主的来了。”《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在马上以手加额,望空顶礼,称谢神明庇祐之力,容日专当拜还心愿。”《西游记》第四十回:“ 行者 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

(3).鞠躬。《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説罢,打了一躬。老爷顶礼相还。” 王镇 《枪》第三幕:“我地下同志--一中年和尚,站在禅祠门前的香案旁,守着缘簿时时向进香的人顶礼致意。”

(4).朝拜;瞻仰。《花月痕》第二回:“﹝ 心印 ﹞前年顶礼 五臺 后,将便道入都,官绅延主 汾神祠 。” ********* 《雁荡山的秋月》:“呆立了一会,对这 雁荡山 中的秋月顶礼了十来分钟。” 徐迟 《井冈山记》:“而现在朝拜 罗霄山脉 ,顶礼 井冈山 这样的革命圣地,怎么也是驰车来去呢?”

(5).崇拜;敬佩。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假和尚》:“士大夫僉顶礼佩服,大众无不涕泣赞叹。”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以世俗之顶礼 严氏 ( 严復 )者多,故政客得利用其説以愚天下。”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三)》:“所以要顶礼 明 末的遗民,必须接受他的民族思想,这才可以心心相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顶礼”是佛教中最高级别的敬礼形式,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顶礼”指双膝下跪、双手伏地、以头顶触尊者之足的动作,体现极致的恭敬。在佛教中,这种礼节被称为“五体投地”,即四肢(两膝、两肘)及额头触地,表示身心完全臣服于佛法。

二、宗教内涵

  1. 象征意义
    以“尊者之顶”触碰“卑者之足”(佛足),体现以最高之身行最低之礼,象征破除我执与傲慢。
  2. 修行功能
    顶礼被认为能迅速积累福报,通过身、口、意三业清净,感应佛的加持。

三、动作规范

  1. 标准姿势
    跪伏后双手过额承空,示意承接佛足,不可伏地久停,起身需迅速。
  2. 注意事项
    若动作不标准(如头未触地),佛教经典警示可能招致业报(如驼背残疾或堕入恶道)。

四、延伸用法

  1. 成语“顶礼膜拜”
    原指虔诚礼佛,后衍生为对人或事物极度崇拜,现代多含贬义(如盲目崇拜)。
  2. 文学表达
    元代文献已有记载,如《陈州粜米》中“百姓听的包待制大名,顶礼焚香”。

五、权威来源

定义参考《释门归敬仪》:“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说明其宗教经典依据。更多细节可查阅佛教仪轨文献或高僧注解。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佛教经典释义及权威词典,低权威性网页信息未采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顶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意思:《顶礼》是一种尊敬和敬重的动作,用于向人表示礼貌和崇敬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部首:讠+ 亲 - 笔画:11画 来源: - 《顶礼》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人们向尊贵的人或者神圣的事物致敬和礼敬的动作。 繁体: - 繁体字形为「頂禮」。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也有所不同。《顶礼》一词在古代,用的是「頂禮」的形式。 例句: - 他向长者行了一个深深的顶礼,表示他的崇敬和敬重。 组词: - 顶礼膜拜、顶礼膜拜、顶礼膜拜 近义词: - 致敬、赞扬、敬重 反义词: - 侮辱、轻视、蔑视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