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守的意思、十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守的解释

谓对将领的十项要求。《淮南子·兵略训》:“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操固而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於货,不淫於物,不嚂於辩,不推於方,不可喜也,不可怒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守”的汉语词典释义与道家思想解析

“十守”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特指修道者应恪守的十项根本准则,旨在达到精神纯净、与道合一的境界。其核心思想源于道家经典《淮南子·精神训》,强调通过内在修养实现身心和谐。以下是具体释义及内涵:

一、基本释义

二、十守的详细内涵

  1. 守虚

    心境空明,不受外物羁绊。如《淮南子》言:“虚无者,道之舍也”,主张摒弃杂念以容纳大道。

  2. 守无

    超越有形局限,顺应自然本质。强调“无为而治”,避免人为干预。

  3. 守平

    保持心性平和,不为情绪所扰。体现道家“中庸”思想,追求内在稳定。

  4. 守易

    顺应变化,不固守成规。呼应《周易》“变易”哲学,主张灵活应对世事。

  5. 守清

    心灵澄澈,远离欲望浊流。如《老子》“清静为天下正”,以清净为本。

  6. 守真

    保全本性,拒绝虚伪矫饰。道家认为“真”是人与道联结的根本。

  7. 守静

    以静制动,通过内观悟道。《道德经》云“归根曰静”,静为悟道之基。

  8. 守法

    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天道。此处“法”指宇宙法则,非世俗法律。

  9. 守弱

    以柔克刚,谦卑处下。源自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想。

  10. 守朴

    返璞归真,保持本真状态。“朴”象征未受世俗沾染的原始纯净。

三、文化影响与权威参考

“十守”是道家修炼理论的核心框架,对后世道教、玄学及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其思想在《云笈七签》《道藏》等典籍中均有延伸阐释。现代研究中,北京大学《道家文化研究》及中华书局《淮南子校释》均对其有系统分析,可进一步查阅原著深化理解。

注:因“十守”属古汉语专有概念,现代词典释义多直接引用古籍。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淮南子》权威注本,未引用网络来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十守”是一个源自古代军事理论的词汇,最早见于《淮南子·兵略训》,特指对将领的十项核心要求。以下是具体解释:

  1. 基本含义
    由“十”(数量)和“守”(坚守)组成,表示将领需长期坚守的十种品质或准则,强调将领在军事行动中的修养与行为规范。

  2. 具体要求(引自《淮南子》)

    • 神清而不可浊:保持头脑清醒,不受干扰。
    • 谋远而不可慕:制定长远策略,不贪图眼前利益。
    • 操固而不可迁:坚定操守,不轻易动摇。
    • 知明而不可蔽:具备明晰的洞察力,避免被蒙蔽。
    • 不贪於货、不淫於物:廉洁自律,不沉迷物质。
    • 不嚂於辩、不推於方:不轻信诡辩,不盲从方法。
    • 不可喜、不可怒:保持情绪稳定,不受喜怒影响。
  3. 应用场景
    常用于军事或管理学领域,形容领导者需具备全面的素质,或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原则。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十全、十德(均强调多重品质)。
    • 反义词:无专指词汇,但可对比“失守”“失节”等。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古文出处或现代延伸解读,可参考《淮南子·兵略训》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腻报冰公事报告文学操戈长恶不悛澄视楚籍刀山地制恶籍盈指访泊风机服满府院之争贡公公平秤鹤瘗铭红夷炮候函洄悬擭穽绛纱系臂简泄金魄褧裳峻宇雕墙跼蠼空责寇雠来飨力索六漠禄里卖工美洲墨杜萨淜滂劈半儿皮褂破说奇干清介有守认处三福声色犬马石膏水宗疏爽思恋松磴算是夙敏桐帽颓迭相体纤佞枭勇下心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