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锦帙的意思、锦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锦帙的解释

锦制的书套。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寄赠十韵》:“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锦帙"一词为汉语合成词,由"锦"和"帙"两个语素构成。《汉语大词典》(2009年版)明确标注其核心含义指"装饰华美的书画套子",本义特指用织锦制作的典籍封装物。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人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在"锦帙牙籖百六公"诗句中形容典籍装帧之精美。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帙"本指竹简时代包裹简册的布套,《说文解字》释作"书衣也"。随着丝织技术发展,至唐宋时期开始用锦缎制作书套,《辞源》(2015年修订版)指出该词由此衍生出"代指珍贵典籍"的引申义,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中"锦帙缥囊"的表述即指珍贵藏书。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承载着三重文化内涵:

  1. 物质文化层面:反映古代典籍装帧工艺,《中国传统文化大观》(中华书局,2012)记载宋代宫廷藏书多用缂丝锦帙保护典籍
  2. 价值象征层面:成语"锦帙牙签"常喻指珍藏的精品图书
  3. 审美意象层面:诗词中多借指文采华美的著作,如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锦帙犹存翰墨香"的文学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特别提示该词属于书面语体,日常交流中建议使用"精装书套"等现代对应表述。现存文物中,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仍保留着明代云纹锦帙实物,为这一词语提供了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

“锦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ǐn zhì,由“锦”和“帙”两字组成:


  1. 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鲜艳”之意,如“锦缎”“锦绣前程”等。


  2. 原指古代包书的布套或书卷的外衣,后泛指书籍、卷册,如“卷帙浩繁”形容书籍众多。

合义
“锦帙”字面意为“用锦缎装饰的书套”,代指装帧精美的书籍或典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强调书籍的珍贵、华丽或文化价值。例如:

“藏书阁中,锦帙琳琅,尽显文脉之盛。”

用法提示

若有具体语境,可进一步分析其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香车泊船瓜洲采兰嶒嵘醇醇闷闷惮避耽惑担惊受恐单眠倒噎气得不酬失电量谍知独蠒多角形二始坟腴歌手刮语烧书鼓鼓囊囊果谲谷穗蒿目翮翰花花面患忧回漪葫芦题货农简怠噭呼皎晶杰出寖大近客纪叙狷刚克勤克俭恪尊髡刖龙旟麦角卖嘴巴皮马札子没底逆气耨斡品概社鼓身体释道霜蟾水火不容书斋剧随缘乐助谈言退阵乌金五奴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