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淑训的意思、淑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淑训的解释

指对女子的教育。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士女赞·礼珪》:“ 惠英 亦有淑训,母师之行者也。” 元 范梈 《送吴真人持诏宁亲》诗:“承颜开淑训,慰尔道路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淑训是汉语古典词汇,指贤淑女性的教诲或训导,特指符合传统礼教的女性品德教化。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语义解析

  1. “淑”的本义

    指品德善良、温婉娴静。《说文解字》释“淑”为“清湛也”,引申为品德纯净如流水㈠。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即强调女性内外兼修的德行㈡。

  2. “训”的涵义

    意为教导、规范。《尔雅·释诂》载“训,道也”,指以言传身教引导行为㈢。二字结合后,“淑训”特指以贤德为标准的女性教育。


二、文化内涵

淑训承载儒家伦理对女性修养的要求:


三、经典例证

  1. 《女诫》体系化阐述

    东汉班昭提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标准㈣,成为淑训的核心框架。

  2. 诗词中的教化表达

    唐代宋若莘《女论语》以韵文训导:“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㈥,强化淑训的实践性。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淑训”多见于研究传统女教的学术著作,如《中国古代女性教育》将其定义为“父权制下规训女性行为的道德话语”㈦。需注意其历史语境与当代性别平等观念的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依据古籍原典及权威研究,暂不提供外部链接):

㈠ 许慎《说文解字》

㈡ 《诗经·国风·周南》

㈢ 《尔雅·释诂》

㈣ 班昭《女诫》

㈤ 《周礼·天官冢宰》

㈥ 宋若莘《女论语》

㈦ 杜学元《中国古代女性教育》

网络扩展解释

“淑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语境中,指对女子的品德教育或礼仪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词由“淑”和“训”组成:

    • 淑:本义为善良、美好,多用于形容女性品德(如“淑女”);
    • 训:意为教导、教诲(如“训诫”)。
      组合后指对女子的德行教化,强调传统伦理中对女性修养的要求。
  2.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古代典籍,例如:

    •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提到“惠英亦有淑训”,赞颂女性兼具美德与教化能力;
    • 元代范梈诗句“承颜开淑训”描述母亲对子女的教导。
  3. 文化背景
    淑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内容通常包括妇德、持家、礼仪等,与“三从四德”等儒家规范相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华阳国志》或元代诗文选集中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谤辱倍道而行编牒表面积裱手卜揆柴毂场强仪尘务齿召虫草辍那大捷打鸡骂狗道奥大事不糊涂迭垛衫丁督护歌缔葺翻本发炎负图告祭功狗汉国红罗后来遑讶僵偃剑铓焦煤椒叶解逅禁魇计设辑校昆阆拉线丽空丽明沕穆木实弄权攓撅启发跂蹇扰挂入限扫轨器深雠大恨蛇年沈稼诉诸堂扁田父退财陷刑涎玉沫珠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