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本领不强。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二折:“不如告休和,伏低弱。留得性命,落得躯壳。”
(2).降低减弱。 丁玲 《水》:“女人们的哭声和号叫,也象消去的浪潮,逐渐的低弱了下来。”
"低弱"是由"低"与"弱"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词典体系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第一义项指客观事物表现出的力度不足。《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278页解释为"力量薄弱;强度不足",如"低弱的电流难以驱动设备"(商务印书馆,2020)。《汉语大词典》第二卷第845页将其与"微弱"列为同义词,强调事物在物理层面的弱势状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第二义项侧重主观能力层面的欠缺。《新华词典》(第4版)第156页标注其可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典型用例包括"低弱的抗压能力影响工作表现"(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第324页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在口语中常被"差劲""不行"等替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近义词系统中,"微弱"偏重客观程度,"孱弱"侧重体质状态,"薄弱"强调基础不牢,而"低弱"具有主客观双重指向特征。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义词辨析辞典》第112页通过"声量低弱但意志坚定"的示例,展示了该词与精神层面词汇的搭配可能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低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本领不强
指能力、技能或力量不足。例如元代尚仲贤《三夺槊》中“伏低弱”表示因能力不足而屈服,以保全性命和躯壳。
降低减弱
描述程度或强度的衰退。如丁玲在《水》中用“低弱”形容哭声和号叫逐渐减弱,如同退潮的浪潮。
补充信息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典文献和现代文学用例,反映了词语的历时演变和语境多样性。
迸缝鼻高秉道比喻超世秤斤注两秤心赤悃抽脚从适丹繶端管楯栏儿女姻亲風情月債焚炙腐人孚尹明达害淋的好洁和恒黄大麾扫火涂道简笔字僭盛佳期讥短结草衔环棘人缉私姬易蒟蒻可鄙扩编林下士流官麦策花幕府书厨难说话儿妞子起水泉途曲临簛簛山啄木慎柬矢忠不二双栖水钵舒演思念邃谷泰姬陵他他籍籍天外头高万叶虾助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