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率的意思、驱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率的解释

驱使率领。《北史·沉光传》:“我等荷国厚恩,不能死难,又俛首事讎,受其驱率,何用生为!”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以至旧来贫贱之民,近日飢寒之党,不待驱率,一归於盐,奔走争先,何暇为盗。” 明 归有光 《己未会试杂记》:“而欲驱率天下以从我,则必齟齬而不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驱率(qū lǜ)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为驱使、率领,强调通过强制或引导的方式使他人跟随行动。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单字本义

    • 驱(qū):

      本义指鞭策马匹前进(《说文解字》:“驱,马驰也”),引申为逼迫、迫使。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 率(lǜ):

      有“带领、统领”之意(《说文解字》:“率,先导也”),亦含“遵循”之义。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2. 复合词结构

    “驱率”属同义连用结构,“驱”侧重外力强制,“率”强调主动引领,二字结合强化“强制带领”的行动力。

    来源:《汉语复合词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权威释义与用例

根据古籍及现代词典,其用法可分为两类:

  1. 军事行动中的统率

    指强制命令士兵参与征战,隐含高压手段。如:

    《宋书·武帝纪》:“驱率部曲,戮力王室。”

    (意为:率领军队,为朝廷效力。)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宋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2. 强制性的群体动员

    用于非军事语境时,指以威势迫使众人服从。如:

    《南史·侯景传》:“驱率市民,悉充军士。”

    (意为:强迫百姓充作士兵。)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驱率”的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保留以下内涵:


四、同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示例
驱率 强制性强,多用于群体行动 驱率部卒攻城
率领 主动性高,偏重领导权威 率领代表团访问
驱使 对象可为个体,含“奴役”色彩 利益驱使

来源:《汉语近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Z].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Z]. 商务印书馆, 2014.
  4.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二十四史全译·宋书》[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5. 郑天挺等. 《中国历史大辞典》[Z].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6. 李行健. 《现代汉语大词典》[Z]. 中华书局, 2022.
  7. 朱景松. 《汉语近义词词典》[Z]. 商务印书馆, 2019.

网络扩展解释

“驱率”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ū lǜ,其核心含义是驱使率领,指通过驱动和领导的方式带领他人共同行动。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中的领导行为。例如《北史·沉光传》提到“受其驱率”,指被迫服从他人驱使。
  2. 社会动员:如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中,用“驱率”描述民众因生计所迫主动参与某些行动。
  3. 现代语境:可引申为团队领导或组织管理中,通过激励与指挥结合的方式推动集体行动。

语义辨析


古籍例证


如需更多例证或深入解析,可参考、2的历史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熬煮宝帐不俗缠达胆战心摇雕梁绣户废逐凤尾鱼分庭扶卢刚毅告愬诟讥故官诡反轨距厚爱后机逭咎花雨烜爚翦辟艰澁谏纸矫摩解閲激伶矿山泪干肠断乐职列侯历历里外里螺钹骡脚买菜书买脱眉棱骨冥灭密实末策牌局扑翼机锵锵钎锢绮里季犬豕羣玉三亳顺风吹火胎藉讨究逃逃听聆途次土揖西僰歇班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