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魏观的意思、魏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魏观的解释

魏阙。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皇宫》:“闕在门两旁中央,闕然为道,故谓之闕,又谓之魏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魏观”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指向性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故两个层面解析:

  1. 字义解析

    单字“魏”在《汉语大词典》中本指古代宫门上的楼台,后引申为高大、威严的意象,例如“魏阙”代指朝廷;“观”则指高大的楼台或建筑群,如“楼观”“台观”。二者组合后,“魏观”最早用于描述魏国(如三国时期的曹魏)建造的宏伟楼观建筑,例如铜雀台、冰井台等,象征权力与文化象征。

  2. 历史典故与文学意象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邺城兴建铜雀台,后世文人常以“魏观”代指此类建筑,并赋予其盛衰兴亡的隐喻。例如元代诗人杨维桢在《铜雀曲》中写道:“魏观凌云委逝波,西陵芳草夕阳多”,借“魏观”抒发历史变迁的感慨。

  3. 文化衍生意义

    现代语境中,“魏观”一词可扩展用于形容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建筑遗迹或文化符号,例如《中国建筑史纲》将邺城遗址称为“魏晋风骨的物质载体”。其语义也从具体建筑延伸至对时代精神的概括,体现华夏文明中“高台悲风”的审美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魏观”一词的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词语本义:指宫阙或台观

  1. 基本含义
    “魏观”即“魏阙”,指古代宫门两侧的高台建筑,中央为通道,象征皇权与礼仪。该词源于“阙”的别称,常见于古籍中。
    示例: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闕在门两旁中央,闕然为道,故谓之闕,又谓之魏观。”

  2. 延伸用法
    部分文献将其作为成语,形容过度关注或干涉他人私事,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存疑。


二、历史人物:魏观(元末明初官员)

  1. 生平简介
    魏观(1305-1374),字杞山,号梅初,湖广蒲圻(今湖北赤壁)人。元末隐居,明初受朱元璋重用,历任国子助教、苏州知府等职。他勤政爱民,改革苛政,兴修水利,但因重修府衙触怒朱元璋,被诬告谋反而处死,史称“魏观案”。

  2. 主要贡献

    • 教育:主持国子监,制定学仪,培养人才。
    • 治理:任苏州知府时废除苛政,推行教化,政绩卓著。
    • 文学:著有《蒲山集》,与高启等文人交游,诗作以咏物抒怀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抱佛脚蚫螺酥宝袜碑池便柔表襮博取不可一世苍垠曹王朝飨村球挫服丹帜刀笔老手道封道引大知电流定影睹物思人儿拜二十四番风防身浮习拱服豪门贵胄衡命混作火烫虎珀拾芥简习集居晋明救时厉俗捐廉康阜空名宣头辽钱柳星张门僧冥庆内行厂盘担胖肆陪衬凭赖钳固青巾青骹毵珊市景授奖税赋恬不知怪硙牛下辈乡荣小恭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