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犆牲的意思、犆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犆牲的解释

即特牲。《礼记·杂记下》:“下大夫之虞也,犆牲。” 陆德明 释文:“犆,音特。”参见“ 特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犆牲"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犆"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特牛也",特指毛色纯正的祭祀用牛(《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牲"专指祭祀用的完整牲畜,《周礼·地官》记载"凡祭祀,共其牺牲",郑玄注:"牺牲,六畜也"(《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二字合称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的记载。

二、引申演变 随着语义发展,"牺牲"逐渐从宗教仪式扩展至社会领域:

  1. 动词用法:表示舍弃重要事物,《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即指祭品奉献
  2. 名词用法:指代奉献对象,如曹植《求自试表》"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勋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中的殉道精神

三、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包含:

  1. 古代祭祀用牲畜的统称
  2. 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3. 泛指为某种目的付出代价

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清晰呈现了中华文化从宗教仪式到精神奉献的认知升华,相关用法在《汉语词源大辞典》(中华书局,2018)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6)中均有权威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犆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需结合字形、读音及用法进行区分:

一、现代汉语中的“犆牲”(读音:tè shēng)

  1. 基本含义
    指为了更高尚的目标或原则,自愿放弃个人利益、权益甚至生命的行为。例如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时间,或为信仰献出生命。

  2. 引申意义
    强调无私和奉献精神,常被视作高尚品质。如:“英雄们为国家犆牲了生命。”


二、古代典籍中的特殊用法

  1. 通“特牲”(读音:tè shēng)
    在《礼记·杂记下》中,“犆牲”指祭祀时专用的单一牲畜,如牛或羊。例如:“下大夫之虞也,犆牲。”

  2. 异体字区分
    需注意与“犦牲”(bó shēng)区分,后者专指祭祀用的犦牛(一种颈脊隆起的牛),如苏轼诗句中提及的“犦牲鸡卜”。


三、常见混淆与提示

建议在正式写作中优先使用“牺牲”(标准现代汉语)替代“犆牲”,以避免歧义。如需引用古籍,需标注具体出处及读音。

别人正在浏览...

变统蹩脚货伯考惨絶人寰超踔澄泓酬酹泚额独舂烦狱凤晨封建主义管驾吼喊怀濡怀什黄梅雨蒹葭玉树燋折积候跻陵锦标赛九属乩训拘紧郡庠康安课绩鲲鹏拉毛掠贩两点论良孙里里外外昤昤六弦琵琶利州帖龙文剑谬沴念念有词评点家破帖溥畅气功弃失赇谒肉嘟嘟杀伤力沙虱蛇疮世宠失会石剑水勃公碎话隼击宿业跳踃咸阳小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