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公文套语。在引述下级或平行机关来文之后用此四字,下接如何办理等文字。
“等情据此”是旧时公文中的固定套语,主要用于引述下级或平行机关的来文后,作为过渡语引出后续处理意见。以下为详细解析:
字面拆分
功能定位
作为公文程式化用语,常见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官方文书。例如:“某某呈报灾情请求赈济等情据此,拟拨款救助。”
根据汉典等工具书解释,该词属于旧时公文术语,非现代常用词汇。部分现代词典(如沪江)也沿用了这一释义。
《等情据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根据对情况的了解来做出判断或决策。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和“⺏”。
成语《等情据此》的来源比较复杂。它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陈思王陈顼的诗作《子夜四时歌十五首》中的一首诗中:“敢云可御车 但愿腰边鞬。等情者据此 候后信未安。”在这首诗中,用了“等情据此”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等情据此”可以写作“等請據此”。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也可以将“等情据此”写作“等情据此”。这种写法虽然现在不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
这个成语的一个例句是:“我们应该等情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有关“等情据此”的组词可以包括:“等待、情感、据实、此时”等。
与“等情据此”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因势利导”等。
与“等情据此”意思相反的成语有:“主观臆断、片面主义、以偏概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