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舜 之子。相传 舜 以 商均 不肖,乃使伯 禹 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 尧 子 丹朱 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 尧 有 丹朱 ,而 舜 有 商均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商均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词本义
据《汉语大词典》,“商”在古汉语中可指计量、考量,亦为五音之一;“均”表平衡、调和,引申为公正、普遍。两字组合成词,原指通过权衡达到平衡的状态(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历史人物专指
商均是上古传说中舜帝之子。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因商均不擅治国,禅位于禹。此名承载了古代权力传承的伦理意义(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在古典文献中,“商均”被赋予政治隐喻,象征德行不足的继承者。如《尚书·尧典》注疏中,商均作为反例,强调“德位相配”的治国理念(来源:《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化符号意义
现代语境下,商均常用于历史研究中,代表华夏文明早期“公天下”向“家天下”过渡的节点,相关考据可见《中国上古史导论》(王玉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均”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身份背景
商均是五帝之一舜与女英的儿子,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地(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且受封于此,故称“商均”。他是夏朝时期虞国的开国之君,其墓地位于河南虞城县利民镇。
典故与评价
据《孟子》《史记》记载,舜因商均“不肖”(才能不足),未传位给他,而是禅让给禹。后世常将商均与尧之子丹朱并称为“不肖子”的典型,如《韩非子》中提及:“尧有丹朱,舜有商均”。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商均”解释为商业公平的成语,强调交易中的互利原则。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当代引申或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拜命绊脚索本兵府别路比肩民禀辞摒挡冰溪宾朋满座博罗尘抱成均传道授业吹笙摧塌雕俎都子泛涉風塵外物肤挠符术勾征谷山砚浩生合懽横汉还魂监生检畏饥肠辘辘俊器峻切款语馈答恋酒贪花燎浆懞懂濆沦破分巧诈不如拙诚青絃秋爽蒻头赛神会三色圣证是事熟菜疏密说议填引通子土囊屯屯托收乌狼霞浆遐音新哀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