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舜 之子。相传 舜 以 商均 不肖,乃使伯 禹 继位。事见《孟子·万章上》、《史记·五帝本纪》。常与 尧 子 丹朱 并用为不肖子之典实。《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 尧 有 丹朱 ,而 舜 有 商均 。’” 宋 苏洵 《上田枢密书》:“ 尧 不得以与 丹朱 , 舜 不得以与 商均 ,而 瞽叟 不得夺诸 舜 。”
“商均”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身份背景
商均是五帝之一舜与女英的儿子,原名义均,因出生于商地(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且受封于此,故称“商均”。他是夏朝时期虞国的开国之君,其墓地位于河南虞城县利民镇。
典故与评价
据《孟子》《史记》记载,舜因商均“不肖”(才能不足),未传位给他,而是禅让给禹。后世常将商均与尧之子丹朱并称为“不肖子”的典型,如《韩非子》中提及:“尧有丹朱,舜有商均”。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商均”解释为商业公平的成语,强调交易中的互利原则。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当代引申或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商均(shāng jū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为“分享、平分”。
商均的部首是“丷”(bā),总共有8画。
商均是由“商”和“均”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商”(shāng)指分享、交易,而“均”(jūn)意为平均、均匀。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分享、平分”的意思。
在繁体中,商均的写法仍然是「商均」。
古代的"商均"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它们的部首都是"行",下面的画数比现代写法要多,但意思没有发生变化。
1. 我们应该商均这份成果。
2. 每个人都有权利平等地分享这个机会。
3. 为了公平,我们需要商均这笔财富。
共商均衡、均等、一视同仁、平等、分享、公平等。
分享、均分、平分、平均。
独占、专享、不均、不平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