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藜羹的意思、藜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藜羹的解释

用藜菜作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庄子·让王》:“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成玄英 疏:“藜菜之羹,不加米糝。”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二:“弊襟不掩时,藜羹常乏斟。” 宋 曾巩 《寄题饶君茂才葆光庵》诗:“适意藜羹与布裘,结庐人境地还幽。” 阿英 《吃茶文学论》《近世丛语》:“夫小人樵苏以给食,豆粥藜羹,仅以充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藜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藜羹指用藜菜(一种野菜)煮成的羹汤,常用来代指粗劣、简陋的食物。它体现了古代贫苦人或隐士因生活清贫而饮食简朴的状态。

  2.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让王》,记载孔子在陈蔡之地受困时“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连续七天吃冷食,藜羹中连米粒都没有)。这一典故成为后世形容困境或安贫乐道的经典引用。

  3. 文学中的运用
    晋代陶潜在《咏贫士》中以“藜羹常乏斟”描述清贫生活;宋代曾巩则用“适意藜羹与布裘”表达甘于淡泊的心境。这些诗句强化了藜羹与隐逸文化的关联。

  4. 历史背景
    藜菜在古代是贫民常见的充饥野菜,其羹不加米糁(碎米)时更为粗粝,故成玄英注《庄子》时强调“藜菜之羹,不加米糝”的极端贫困状态。

  5. 总结与延伸
    藜羹不仅是具体食物,更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常用于赞颂安贫乐道的精神或反衬富贵生活。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较少日常使用。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如、2、5)。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藜羹

藜羹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藜”和“羹”的两个字组成。藜(li)是字的上部分为草木,下部分为利,表示一种植物的名字。羹(geng)由羊(yang)和巠(jian)两个部分组成,表示一种浓汤或糊状的食物。

藜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左传》,这个词在书中用来形容古代贵族在盛宴时所食用的一种豪华糊状食品。

藜羹的繁体字为藜羹,和简体字相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藜字的上部分是由两个草的形状组成。

以下是一个关于藜羹的例句:

她亲手熬了一锅美味的藜羹。

藜羹的组词:绿藜、山藜、藜麦。

藜羹的近义词:糊、米羹。

藜羹的反义词:汤、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