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的意思、小国的详细解释
小国的解释
(1).地狭人少之国。指小的封地。《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 殷 命。”《管子·法法》:“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
(2).指小的国家。 清 李嶟瑞 《寒日登积宝山》诗:“南渡衣冠慙小国,北人臣妾视 高宗 。”
(3).指小的行政区。 唐 杜甫 《题郪县郭明府茅屋壁》诗:“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词语分解
- 小的解释 小 ǎ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时间短:小坐。小住。 年幼小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专业解析
小国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综合权威文献与语言学规范阐释:
一、本义:地理与政治实体层面
指领土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综合国力有限的主权国家。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将“小国”定义为“领土小、人口少的国家”,与“大国”相对立。
- 《汉语大词典》:强调其“疆域狭小”的核心特征,常与“寡民”(人口稀少)并称,如古典文献中的“小国寡民”概念。
二、引申义:国际关系与地位层面
在政治语境中,“小国”隐含国际影响力较弱、资源调配能力有限的特点,需通过外交联盟或国际组织维护利益。
- 《国际政治经济学辞典》:指出小国在全球化中常面临“安全困境”与“经济依附性”挑战。
- 《孟子·梁惠王下》(古籍溯源):“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反映小国生存的古典智慧。
三、文化意涵:哲学与治理模式层面
道家思想赋予“小国”独特的理想化治理模型,主张简政安民、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
-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此语境下,“小国”成为道家反战、反扩张思想的载体。
当代应用补充
现代汉语中,“小国”亦用于描述国际组织中的最小成员国(如梵蒂冈、瑙鲁),或经济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如世贸组织界定的人均GDP低于1,035美元的最不发达国家)。
权威来源索引: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 老子. 《道德经》. 中华书局, 1984(影印本).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最不发达国家报告》. 2023.
网络扩展解释
“小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古代定义
- 指地狭人少的封地或诸侯国,常见于封建制度下的分封体系。例如《尚书·多士》提到“非我小国敢弋殷命”,《管子·法法》中强调“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
-
现代定义
- 狭义指国土面积小、人口少的国家;广义则包含经济欠发达、国际影响力较弱的国家()。
二、历史与文献中的用例
-
封地概念
- 如唐代杜甫《题郪县郭明府茅屋壁》中“频惊适小国”,此处“小国”指小的行政区()。
-
国家层级
- 清代李嶟瑞的诗句“南渡衣冠慙小国”,以“小国”对比大国,反映政治地位的差异()。
三、现代扩展意义
-
国际关系视角
- 现代“小国”不仅基于地理或人口,更强调综合国力,如缺乏独立主权、经济依赖性强()。例如欧盟部分国家虽小但经济发达(如瑞典),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小国”。
-
比喻用法
- 可形容个人或团体在特定领域影响力有限,如“他在学术界只是个小国”()。
四、例句参考
- 古代:“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管子》)。
- 现代:“小国护照在免签政策中可能受限”()。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用法或历史演变,可查看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布白发苍颜帮石痹民並蒂蓮伯封不到长城非好汉残碑吃肥丢瘦春颁初赛餈糕打掩护垫话敌方独行独断奉别伏隐沟浇闺行寒凛凛河槽花天酒地呼韩浑殽火繖焦魂经纬万端谨俭棘手谲功居乐鞠通看门狗刊文口诵量材録用立身行道逆转飘焉破鼎倾欹虬劲丘轲区极入梅三谣商阳社钱什件儿守晚宋臈迢邈推卸托落图写枉口拔舌维檝武梁祠画像